“掊”文言文意思
“掊”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掊”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pǒu/póu

“掊”字的古汉语解释

póu

1.动词 用手扒土。《史记·封禅书》:“见地如钩状,视得鼎。”

2.量词 一捧。《论衡·譋时》:“河决千里,塞以一之土,能胜之乎。”

3.动词 积聚。《新唐书·封伦传》:“(杨)素殚百姓力,为吾怨天下。”

pǒu

动词 击;击破。《庄子·胠箧》:“斗折衡,而民不争。”

【掊克】搜刮民财。

“掊”国语辞典解释

póu

动词
1.用手或工具挖土。例: 「掊坑」「掊洞」《新唐書.卷五三.食貨志三》「大和初,歲旱河涸,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眾。」

2.聚斂、搜括。《新唐書.卷一二九.嚴挺之傳》「蜀雖號富饒,而峻掊亟斂,閭里為空。」

名词
量詞。計算雙手捧取物品的單位。通「抔」 。漢.王充《論衡.譋時》「如泰山失火,沃以一杯之水;河決千里,塞以一掊之土,能勝之乎?」

pǒu

动词
1.打破、擊破。例: 「掊斗折衡」《莊子.逍遙遊》「吾為其無用而掊之。」

2.打擊、抨擊。《莊子.胠篋》「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掊”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步侯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侯切,𠀤音裒。
說文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爲
史記·封禪書見地如鉤狀,視得鼎。
後漢·百官志鹽官註鹽官坑而得鹽。
 又聚斂也。
詩·大雅曾是克。
揚子·方言深也。
郭璞註克深能。
 又與裒通。減也。
易·謙卦君子以裒多益寡。古易作
 又唐韻縛謀切集韻房尤切,𠀤音浮。亦把也。
 又唐韻薄交切集韻蒲交切,𠀤音庖。引取也。或作捊。
 又作抱。
 又唐韻方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彼口切,𠀤音㨐。擊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后切,音剖。義同。
莊子·人閒世擊於世俗。
 又與剖同莊子·胠篋篇斗折衡。
 又集韻韻會𠀤芳遇切,音赴。與踣仆同。頓也。
史記·呂后紀顧麾左右。執戟者兵罷去。
 又集韻鼻墨切,音匐。義同。
 又蒲枚切,音裴。克也。
 又姓。
史記·袁盎傳乃之生所問占。
秦時賢士。善術者。
漢書作棓。
說文父溝切。本作㧵。隸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