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文言文意思
“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pū/pú
“仆”字的古汉语解释
pū
1.动词 向前倒下。《游褒禅山记》:“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2.动词 泛指倒下。《五人墓碑记》:“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pú
1.名词 古时奴隶中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僚臣仆,仆臣台。”
2.名词 泛指奴隶。《诗经·正月》:“民之无辜,并其臣仆。”
3.名词 仆人;奴仆。《归去来兮辞》:“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4.名词 驾车的人。《离骚》:“仆夫悲余马怀兮。”
5.名词 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荆轲刺秦王》:“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仆顿】仆倒困顿;失败。
【仆灭】覆灭;消亡。
【仆仆】疲乏、劳累的样子。
“仆”国语辞典解释
pú
名词供人使喚的工役或車夫。例: 「奴僕」 、「僕人」 。《詩經.小雅.正月》:「屢顧爾僕,不輸爾載。」 唐.崔塗〈巴山道中除夜書懷〉詩: 「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
代词
引申為自謙之詞。《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僕雖罷駑,亦嘗側聞長者之遺風矣。」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僕少小好為文章,迄至於今。」
动词
駕車。《論語.子路》:「子適衛,冉有僕。」
pū
动词1.跌倒而伏在地上。《漢書.卷四七.梁孝王傳》:「貪生畏死,即詐僵仆陽病。」
2.傾倒、橫陳。唐.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或立或仆。」 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有碑仆道,其文漫滅。」
fù
(一)之又音。“仆”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芳遇切正韻芳故切,𠀤音赴。偃也,僵也。唐書·房杜傳贊興仆植僵。
又集韻普木切,音攴。義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敷救切,否去聲。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