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国语辞典解释
pù
动词在陽光底下晒。《戰國策.燕策二》:「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
“曝”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蒲木切集韻步木切,𠀤音僕。俗暴字。顏氏家訓暴曬字與暴疾字相似,唯下少異,後人輒加旁日耳。
“曝”形意通解
略說: 初文作「暴」,象兩手持草木一類東西在日下曝曬。「暴」多被假借來表示疾暴的「暴」,又加注「日」旁分化出「曝」字來表示其本義。(參裘錫圭)詳解: 初文作「暴」,象兩手持草木一類東西在日下曝曬。「暴」多被假借來表示疾暴的「暴」,又加注「日」旁分化出「曝」字來表示其本義。(參裘錫圭)《說文》無「曝」。《玉篇.日部》:「㬥,曬也,晞也。暴,同㬥。曝,俗。」例子如《後漢書.逸民列傳》:「妻嘗之田,曝麥於庭,令鳳護雞。」《齊民要術.種蘭香》:「作乾者,大晴時,薄地刈取,布地曝之。」
「曝」引申表示暴露、顯露。如《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送而以寶玉,是猶曝尸於中原也。」唐代孫思邈〈福壽論〉:「亦有貧賤饑凍,曝露其屍不葬者,心不吉之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