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文言文意思
“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仍(简繁同形)
拼音:réng
“仍”字的古汉语解释
réng
1.动词 接续;承接。张衡《思旧赋》:“夫吉凶之相仍兮。”
2.动词 因袭;沿袭。柳宗元《封建论》:“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
3.副词 屡次;多次。《史记·封禅书》:“寿星仍出,渊耀光明。”
4.副词 仍然;依然。《孔雀东南飞》:“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5.副词 乃;于是。《南史·宋武帝纪》:“帝叱之,皆散,仍收药而反。”
【仍仍】⒈怅然若失的样子。⒉频频。
【仍世】累世;世世。
“仍”国语辞典解释
réng
动词因循、沿襲。《文選.張衡.思玄賦》:「夫吉凶之相仍兮,怕反庂而靡所。」 唐.柳宗元〈封建論〉:「徇之以為安,仍之以為俗。」
副词
1.屢次、頻頻。《國語.周語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矣。」 《漢書.卷九.元帝紀》:「百姓仍遭凶阨,無以相振。」
2.依然、還。例: 「他的病仍不見好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连词
於是、因此。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忿狷》:「雞子於地圓轉未止,仍下地以屐齒蹍之。」 《南史.卷四九.劉懷珍傳》:「與崔祖思友善……及聞祖思死,慟哭,仍得病,建元二年卒。」
“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𠀤音艿。因也。論語仍舊貫,如之何。
周禮·春官·司几筵吉事變几,凶事仍几。
註變几,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又重也,頻也。
前漢·王莽傳吉瑞累仍。
又谷永傳饑饉仍臻。
又淮南子·精神訓仍仍然知盆瓴之足羞也。
註仍仍,不得志之貌。
又雲仍。
爾雅·釋親昆孫之子爲仍孫,仍孫之子爲雲孫。
又國名。
史記·夏本紀少康娶於有仍氏。
又姓。
又叶人余切,音如。
柳宗元·佩韋賦冶訐諫於昬朝兮,名崩弛而陷誅。苟縱直而不羈兮,乃變罹而禍仍。◎按說文仍,如乗切,原屬日母變宮之字。今字彙仍芿艿陾等字皆作時征切,是爲禪母之齒音,其誤甚矣。不可不辨。考證:〔周禮·春官·司几筵註變几,變更其質,謂之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謹照原文之飾改有飾。
“仍”形意通解
略說: 從「人」,「乃」聲,表示依照、沿襲。詳解: 從「人」,「乃」聲,表示依照、沿襲。《說文》:「因也。从人,乃聲。」 《禮記‧明堂位》:「廌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鄭玄注:「因爵之形為之飾也。」
「仍」可表示連續。《楚辭‧九章‧悲回風》:「觀炎氣之相仍兮,窺煙液之所積。」王逸注:「相仍者,相從也。」
「仍」也表示一再、頻繁。《國語‧周語下》:「晉仍無道而鮮胄,其將失之矣。」韋昭注:「仍,數也。」
「仍」還表示乃、於是。《史記‧淮南衡山列傳贊》:「淮南衡山親為骨肉……而專挾邪僻之計,謀為畔逆,仍父子再亡國,各不終其身。」
「仍」也指又、且。宋梅堯臣〈周仲章通判潤州〉:「已免卑濕憂,仍離鴞鵩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