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文言文意思
“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昧(简繁同形)
拼音:mèi
“昧”字的古汉语解释
mèi
1.形容词 暗;昏暗。《离骚》:“路幽昧以险隘。”
【又】<形使动>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昧大义。”
2.形容词 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
3.动词 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昧。”
4.动词 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昧死,望大王。”
【昧旦】黎明;拂晓。
【昧昧】⒈昏暗的样子。⒉模糊;难以分辨。⒊深思的样子。⒋纯厚浑朴的样子。
“昧”国语辞典解释
mèi
形容词1.昏暗、不明。例: 「曖昧」 。《楚辭.屈原.離騷》:「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2.糊塗。例: 「愚昧」 、「蒙昧」 。
动词
1.隱藏。例: 「拾金不昧」 。
2.違背。例: 「不要昧著良心做事。」 《水滸傳》第四四回:「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期約百日便回。今經日久,不知信息,莫非昧信不來?」
3.冒犯、冒著。例: 「冒昧」 。《韓非子.初見秦》:「臣昧死,願望見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從。」
“昧”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佩切,音妹。說文𤕤旦明也。一曰闇也。
博雅冥也。
易·屯卦天造草昧。
疏昧謂冥昧。
書·堯典宅西曰昧谷。
傳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
又書·太甲先王昧𤕤丕顯。
疏昧是晦冥,𤕤是未明,謂夜向晨也。
詩·鄭風士曰昧旦。
又書·仲虺之誥兼弱攻昧。
傳闇則攻之。
又左傳·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來。
註昧,猶貪冒。
又屈原·離騷路幽昧以險隘。
註幽昧,不明也。
又樂名。
禮·明堂位昧,東夷之樂也。
又縣名。
類篇在益州。
又與沬同。
易·豐卦日中見沬。
釋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後星。
又集韻韻會𠀤莫貝切,音眛。義同。
又韻補叶莫結切。
鮑昭詩年貌不可還,身意會盈歇。智哉衆多士,服理辨明昧。
“昧”形意通解
金文從「日」,「未」聲,作上下結構,與小篆作左右結構不同。金文見於「昧喪」一詞,金文「昧喪」文獻作「昧爽」,表示拂曉時分,晨光熹微之時。免簋:「昧爽,王各(格)于大廟。」《尚書.牧誓》:「時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說文》:「昧爽,旦明也。从日未聲。一曰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