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文言文意思
“湄”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湄”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éi

“湄”字的古汉语解释

méi

名词 岸边水草相接处。《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

“湄”国语辞典解释

méi

名词
水邊、岸邊。《詩經.秦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元.周密〈繡鸞鳳花犯.楚江湄〉詞: 「楚江湄,湘娥乍見,無言灑清淚。」

“湄”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𠀤音眉。
爾雅·釋水水草交爲
釋名,眉也。臨水如眉也。
詩·秦風在水之
水隒也。正義曰:隒是山岸是水岸,故曰水隒。
亦與麋通。
詩·小雅居河之麋。
麋,本又作
 又湖名。
水經注淮水左迤爲湖。
 又集韻乃管切,音煖。與渜同。湯也。
集韻或作𣽪㵟𤃰𤃱。

“湄”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聲,疑本義是水邊。

詳解: 甲骨文從「」,「」聲,或加從「」。「」表示水流和草地的交接處,即水邊。《說文》:「湄,水艸交爲湄。从水,眉聲。」段玉裁注:「《小雅》:『居河之湄』。《釋水》《毛傳》皆曰:『水草交爲湄。』

  甲骨文假借作「」,表示終,「湄日」即終日(楊樹達、屈萬里)。《屯南》789:「王其田,湄日亡(無)𢦔(災)。」表示王去田獵,整天沒有災禍。又假借作「」,指黎明時候(于省吾)。《合集》29803:「[今]日湄至昏不雨。」表示今日自黎明時候至黃昏都沒有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