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文言文意思
“牧”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牧(简繁同形)
拼音:mù
“牧”字的古汉语解释
mù
1.动词 放牧。《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又】名词 放牧的人。王安石《谢公墩》:“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2.动词 像放养牲畜一样的统治;管理。晁错《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3.动词 管束;修养。《谏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4.名词 官名,一州的长官。《陈情表》:“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用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牧伯】州牧、方伯的合称。汉朝之后州郡长官的尊称。
【牧守】州郡的长官。州官叫牧,郡官称守。
【牧圉】⒈牛马的场所。⒉养牛马的人。⒊财物。
【牧宰】州县长官(县官叫宰)。
“牧”国语辞典解释
mù
动词1.放飼牲畜。例: 「牧牛」 、「牧羊」 。唐.杜甫〈新安吏〉詩: 「掘壕不到水,牧馬役亦輕。」
2.修養。《易經.謙卦.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3.治理、統治。《荀子.成相》:「請牧祺,明有基。」 《新唐書.卷一一八.裴潾傳》:「陛下以孝安宗廟,以仁牧黎庶。」
名词
1.放飼牲畜的人。《左傳.昭公七年》:「馬有圉,牛有牧。」 唐.段文昌〈平淮西碑〉:「牧除害馬,農去蟊賊。」
2.放養牲畜的地方。例: 「牧場」 、「牧地」 。
3.畜牧業的簡稱。例: 「農、林、漁、牧」 。
“牧”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目。說文本作𤘴,養牛人也。从攴牛。
玉篇畜養也。
廣韻放也,食也。
揚子·方言牧,飤也。
註謂放飤牛馬也。
書·禹貢萊夷作牧。
傳萊夷,地名,可以放牧。
詩·小雅爾牧來思。
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又夏官·校人夏祭先牧。
註始養馬者。
又牧師掌牧地。
左傳·僖二十八年不有行者,誰扞牧圉。
註牛曰牧,馬曰圉。
又哀元年少康爲仍牧正。
又爾雅·釋地郊外謂之牧。
疏言可放牧也。書牧誓云: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是也。
書傳紂近郊三十里地名牧。
又易·謙卦謙謙君子,𤰞以自牧也。
註牧,養也。
又小爾雅牧,臨也。
揚子·方言牧,司也,察也。
韻會治也。
書·舜典旣月,乃日覲四岳羣牧。
傳九州牧監。
又呂𠛬非爾惟作天牧。
禮·曲禮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
周禮·天官·大宰九兩,一曰牧。以地得民。
註牧,州長也。
前漢·成帝紀罷部刺史官,更置州牧。
又詩·邶風自牧歸荑。
傳牧,田官也。
又禮·月令舟牼覆舟。
註主舟之官也。
又周禮·地官·小司徒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
註隰臯之地,九夫爲牧,二牧而當一井。今造都鄙,授民田,有不易,有一易,有再易,通率二而當一,是之謂井牧。
又周禮·地官·遂師經牧其田野。
註經牧,制田界與井也。
又廣韻使也。
又爾雅·釋畜黑腹,牧。
疏牛黑腹者名牧。
又左傳·隱五年鄭人侵衞牧。
註牧,衞邑。
又廣牧,縣名。屬朔方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人名。
史記·黃帝紀舉風后力牧。
註班固曰:力牧,黃帝相也。
又姓。
風俗通漢有越巂太守牧稂。
又集韻莫候切,音茂。地名。
尚書·大傳牧之野。劉昌宗讀。
又一曰畜牧。
書·禹貢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又叶莫狄切。
詩·小雅我出我車,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謂我來矣。召彼僕夫,謂之載矣。王事多難,維其棘矣。來叶六直切,載叶節力切。考證:〔周禮·地官·牧人掌牧六畜而阜蕃其物,以供祭祀之牲牷。〕 謹照原文六畜改六牲。〔集韻莫侯切,音茂。地名。〕 謹照原文莫侯切改莫候切。〔書·禹貢萊夷及牧誓。釋文徐云,一音茂。〕 謹按所引禹貢文未全,謹照原文改爲萊夷及牧。釋文徐音目,一音茂。
“牧”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牧」會手持鞭子放牛之意,本義是放牧。詳解: 甲骨文及早期金文從「牛」從「鞭」的象形初文,表示手拿鞭子牧牛(羅振玉、王襄、于省吾)。
後來改從「牛」從「攴」,象手持木棒牧牛之形。「牧」的本義是牧牛,後泛指牧養牲畜,引申表示牧人。《說文》:「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甲骨文用作職官名。金文也用作職官名,表示牧人,負責照料牲畜的人。同簋:「𤔲昜(場)林吳(虞)牧。」郭沫若:「牧,牧人。」表示治理管理山林的官員和牧人。《周禮.地官司徒.牧人》:「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以共祭祀之牲牷。」又用作地名、人名。
戰國竹簡已見「牧人」一詞,《上博楚竹書四.采風曲目》簡3:「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