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文言文意思
“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物”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物”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事物;东西。《归去来兮辞》:“善万之得失,感吾生之行休。”

2.名词 除自己以外的人和物。《岳阳楼记》:“不以喜,不以己悲。”

【物故】死亡。

【物华】物的精华。自然美景。

【物理】事物的常理及其内在的规律。

【物色】⒈牲畜的毛色。⒉各类物品。⒊外貌形象。⒋寻找;察看;访求。⒌风物;景色。

【物议】众人的议论批评。

“物”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存在於天地間一切人事物的通稱。例: 「天生萬物」《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列子.黃帝》「凡有貌像聲色者,皆物也。」

2.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對於「我」 而言。例: 「物我兩忘」《史記.卷二四.樂書》「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指作品或言談中的內容。例: 「言之有物」《文選.陸機.文賦》「體有萬殊,物無一量。」

4.典章制度。《左傳.哀公元年》「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方為相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

5.特指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羊權為黃門侍郎,侍簡文坐。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 唐.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动词
1.選擇。《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 《淮南子.繆稱》「欲知天道察其數,欲知地道物其樹,欲知人道從其欲。」

2.尋求。例: 「物色」

“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𠀤音勿。
說文也。牛爲大。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也。
易·乾卦流形。
 又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
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貢。
貢,雜,魚鹽橘柚。
 又玉篇事也。
易·家人君子以言有,而行有恆。
,事也。
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
,猶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敎萬民,而賔興之。
 又詩·小雅四驪。
,毛也。
三十維,爾牲則具。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
謂毛色也。
 又夏官·校人凡軍事,馬而頒之。
卽是色。
楚語毛以示
 又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其地,圖而授之。
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左傳·昭三十二年土方。
,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又玉篇類也。
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
,類也。謂同日。
 又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
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又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者。
,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不如品式者。
 又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
數也。
 又廣韻旗名。
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
 又叶去聲。
唐韻正符沸反。
揚子·太玄經人人,各由厥彙。
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又叶微律切。
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
 又叶微月切。
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考證:〔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辦其。〕 謹照原文 辦改辨。〔班固·東都賦義不極盤,殺不盡。〕 謹照原文義改樂。

“物”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聲。本義是雜色牛。

詳解: 甲骨文從「」,「」聲。本義是雜色牛。

  裘錫圭指出從「」,「」聲的「」是由「勿牛」合文演變而成的;甲骨文「」與「」對稱,可能騂牛之外的各種毛色的牛都可稱為「物牛」或「犁牛」。《淮南子.說山訓》:「髡屯犁牛,既科以橢。」高誘注:「犁牛不純色」,「犁牛」指雜文或不純色之牛,與農耕無關(徐中舒)。

  甲骨文表示雜色牛,《合集》32377:「三物」,指三隻雜色牛。

  《說文》:「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