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文言文意思
“哨”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哨”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ào

“哨”字的古汉语解释

shào

1.动词 放哨;巡察。《失街亭》:“男亲自见,当道并无寨栅。”

2.名词 哨兵;警戒巡察的士兵。《<指南录>后序》:“质明,避林中,逻者数十骑。”

3.名词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清代营下设哨,每哨百人。

“哨”国语辞典解释

shào

名词
1.駐兵擔任巡邏警戒的人或崗位。例: 「放哨」「崗哨」

2.用來示警的吹器。例: 「哨子」

3.將手指放在嘴裡,或將嘴脣撮成圓形,用力向外吹氣所發出的尖銳聲音。例: 「他的口哨吹得挺好。」

“哨”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肖切,音陗。
玉篇,小也。
 又廣韻壺口黯者名也。
禮·投壺某有枉矢壺。
,不正貌。謙辭。
釋文,七笑反,徐以救反。
 又集韻余救切,音柚。義同。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才笑切,音噍。
說文不容也。
 又韻會多言也。
揚子·法言禮義
 又集韻所教切,音稍。與䏴𦡱燿同。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大胷燿後。
燿讀爲,頎小也。
釋文音稍,劉李音與燿同,沈音蘇堯反。
馬融·廣成頌大匈後。
 又遍,樂府曲名。
 又正字通凡屯戍防盜處名曰
 又集韻丑照切,音朓。口不正也。
 又廣韻相邀切集韻韻會思邀切,𠀤音宵。義同。
 又集韻韻會𠀤蘇遭切,音騷。
揚子·方言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

“哨”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容貌不正。

詳解: 從「」,「」聲。《說文》以為本義是容貌不正。《說文》:「哨,不容也。从口,肖聲。」又《廣雅.釋詁二》:「哨,衺也。」如《禮記.投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鄭玄注:「哨,不正貌。

  「」也表示細小、狹小。如《後漢書.馬融傳》:「若夫鷙獸毅蟲,倨牙黔口,大匈哨後。」又表示瑣碎、細微。如《法言.問道》:「匪伏匪堯,禮義哨哨,聖人不取也。

  「」表示古代軍隊的編制單位。如《宋史.宋琪傳》:「左右哨各十指揮,是二十將。《明史.兵志》:「成祖增京衞為七十二。又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 ,亦謂之五軍。

  「」表示偵察、巡邏。如《宋史.姦臣傳.賈似道》:「時襄兵出,獲哨騎數人,即繆以大捷奏,然不知朝中實無援襄事也。《三國演義》第67回:「卻說曹操提軍將進,先令夏侯淵領五千軍,往南鄭路上哨探,正迎著楊任軍馬,兩軍擺開。」又表示防守、警戒的崗位。如《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五》:「有哨當澗東坡上,是為龍馬哨,有哨無人。

  「」還表示用嘴或器物吹出尖銳的聲音。如《水滸全傳》第38回:「張順略哨一聲,只見江面上漁船都撐攏來到岸邊。《西遊記》第65回:「這妖王見了,呵呵冷笑,叫一聲哨子,有四五千大小妖精,一個個威強力勝,渾戰在西山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