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文言文意思
“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稍”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shāo/shào

“稍”字的古汉语解释

shāo

1.名词 官府发给的粮食;俸米。《送东阳马生序》:“县官日有廪之供。”

2.副词 逐渐;略微。《核舟记》:“其船背夷。”

【稍侵】常指病情逐渐加重。

“稍”国语辞典解释

shāo

副词
1.略微。例: 「請稍候」「稍縱即逝」

2.頗、甚。《文選.江淹.恨賦》「紫臺稍遠,關山無極。」 唐.柳宗元〈與崔策登西山〉詩: 「謫居安所習?稍厭從紛擾。」

3.已經。唐.趙冬曦〈和尹懋秋夜遊灉湖〉詩二首之一:「山暗雲猶辨,潭幽月稍來。」

4.正、方才。宋.陳師道〈寄晁無斁春懷〉詩: 「稍聽春鳥語叮嚀,又見官池出斷冰。」

名词
1.俸祿。《儀禮.聘禮》「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 漢.鄭玄.注:「稍,廩食也。」

2.錢財、賭本。《喻世明言.卷二一.臨安里錢婆留發跡》「公子寬坐,容在下回家去,再取稍來決賭何如?」

3.姓。如漢代有稍騰。

shào

(一)之又音。

“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敎切,音哨。
說文出物有漸也。
儀禮·聘禮受之。
,廩食也。
以其給之,故謂米廩爲
 又廣韻均也,小也。
周禮·天官·小宰凡王之事。
鄭司農云:非日中大舉時而閒食,謂之事。一說有小事而飮酒。
 又韻會漸也。
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詩余初不下喉,近亦能
 又周禮·地官·人註距王城三百里曰
案載師家邑任地,在三百里內,故云。
 又集韻韻會𠀤山巧切,音梢。亦漸也。
 又集韻師交切,音筲。稅也。

“稍”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禾末,後多用作副詞表示逐漸或程度輕微。

詳解: 從「」,「」聲。本義是禾末。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按此字當訓禾末,與秋為穀芒者別。」如《周禮.天官.大府》:「四郊之賦,以待稍秣。」俞樾平議:「稍秣連文,義蓋相近,稍亦禾末也。稍之為禾末,猶杪之為木末,從肖與從小同。」「稍秣」在此指給牛馬吃的禾穀。

  「」引申指樹枝的末端、枝葉,同「」。《小學蒐佚.字書上》:「稍,枝末也。」如北宋歐陽修〈生查子〉:「月上柳稍頭,人約黃昏後。《牡丹亭.驚夢》:「和你把領扣鬆,衣帶寬,袖稍兒搵著牙兒苫也。

  「」又引申表示小。《廣韻.效韻》:「稍,小也。」如《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稍事,設薦脯醢。」鄭玄注:「稍事,有小事而飲酒。」「脯醢」是佐酒的菜餚。

  「」作副詞表示逐漸、漸漸。《說文》:「稍,出物有漸也。」段玉裁注:「凡古言稍稍者,皆漸進之謂。」如《史記.秦本紀》:「自繆公以來,稍蠶食諸侯,竟成始皇。《漢書.食貨志》:「至昭帝時,流民稍還,田野益闢,頗有畜積。

  「」作副詞亦表示程度輕微、略微。如《史記.梁孝王世家》:「上怒稍解,因上書請朝。」明代歸有光〈項脊軒志〉:「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表示稟食,即官府派發的糧食。如《儀禮.聘禮》:「赴者至,則衰而出,唯稍受之。」鄭玄注:「稍,稟食也。《居延漢簡》簡號269.10「謹移稍入」,「稍入」即官吏祿稟之所入。(參宇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