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文言文意思
“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科”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科”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类别;门类。《外科医》:“有医者,自称善外。”

2.名词 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门类、名目。白居易《与元九书》:“既第之后,虽专于试,亦不废诗。”

3.名词 法律;法律条文。《出师表》:“若有作奸犯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4.动词 征收;摊派。《促织》:“里胥猾黠,假此敛丁口。”

5.名词 传统戏曲剧本表示角色的舞台动作及表情的用语。《长亭送别》:“红递酒,旦把盏长吁。”

“科”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等級、品級。《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南朝梁.皇侃.疏:「科,品也。」 唐.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應制舉不敏啟〉:「古之知己者,不待來求而後施德者也。然則亟來而求者,誠下科也。」

2.類別、項目。例: 「學科」「術科」「內科」「外科」「文科」「理科」

3.機關內分別辦事的單位。例: 「兵役科」「文書科」「人事科」

4.生物學中分類的階層名稱。分階於「目」 之下,指同一目的生物按相似特徵分為若干科,由一群親緣關係相近之屬所組成。例: 「貓科」「桑科」「禾本科」

5.法律、條目。例: 「作奸犯科」「金科玉律」

6.國劇中的動作、舉止稱為「科」例: 「科白」「插科打諢」

7.量詞。計算植物的單位。同「棵」 。宋.陳與義〈秋雨〉詩: 「是事且置當務本,菜圃已添三萬科。」

动词
處斷、處罰。例: 「論罪科刑」《資治通鑑.卷八一.晉紀三.武帝太康元年》「有司奏『濬違詔,大不敬,請付廷尉科罪。』」

“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禾切,音窠。
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
徐曰會意。
 又廣韻條也,本也,品也。
戰國策條旣備。
 又坎也。
孟子而後進。
 又等也。
論語爲力不同
 又,斷也。
釋名,課也。課其不如法者,罪責之也。
 又取人條格曰第。
前漢·元帝紀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第郞從官。
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郞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後漢·徐防傳立博士十有四家,設甲乙之
歲課甲四十人爲郞中,乙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四十人補文學掌故。
 又木中空也。
易·說卦上稿。
 又頭。
史記·張儀傳跿跔頭。
謂不著兜鍪入敵。
 又斗,蝦蟆子。一名活東,頭圓大而尾細。古文書形似之。
 又雉,獸名。
劉向·說苑楚莊王獵於雲夢,射雉。
 又地名。
水經注汳水,又東逕城北。
 又廣韻苦臥切,音課。滋生也。
正字通植禾本也。

“科”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本義為品類、等級。

詳解: 從「」,從「」,本義為品類、等級。《說文》:「程也。从禾从斗。斗者,量也。《論語‧八佾》:「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朱熹集注:「科,等也。

  「」可表示準則、法規。漢荀悅《漢紀‧哀帝紀上》:「有司上奏,王侯已下至庶人占田不得過三十頃,賈人不得占田,過科沒入縣官。

  「」也表示條款、段落。漢劉向《說苑‧奉使》:「《春秋》之辭有相反者四:既曰『大夫無遂事』,不得擅生事矣,又曰『出境可以安社稷利國家者,則專之可也』……何也?曰:此義者,各止其科,不轉移也。

  「」還表示判刑。《東觀漢記‧吳祐傳》:「民有相爭訴者,輒閉閣自責,然後科其所訟。

  「」亦表示考較、查核。《淮南子‧時則訓》三月官鄉」漢高誘注:「三月科民戶口,故官鄉也。

  「」可指科第功名。唐韓愈〈祭故陝府李司馬文〉:「選於吏部,亟以科進,歷臨大邑,惟政有聲。

  「」也指賦稅。宋秦觀〈田居〉:「得穀不敢儲,催科吏旁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