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文言文意思
“肯”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肯”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kěn

“肯”字的古汉语解释

kěn

1.名词 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见“肯綮”。

2.动词 许可;同意。《触龙说赵太后》:“太后不,大臣强谏。”

3.动词 愿;愿意。《硕鼠》:“三岁贯汝,莫我顾。”

4.动词 能;能够。《中山狼传》:“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又讳之而不言哉?”

【肯分】正好;恰好。

【肯酒】订婚结亲酒。

【肯綮】⒈筋骨结合的地方。《庖丁解牛》:“技经之未尝,而况大軱乎?”⒉比喻要害、关键的地方。

“肯”国语辞典解释

kěn

动词
1.許可、答應。例: 「首肯」「他不肯讓我辭職。」 《國語.晉語四》「楚眾欲止,子玉不肯。」

2.願意、樂意。《詩經.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唐.杜甫〈哀王孫〉詩: 「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

副词
那裡、怎麼。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豈」 。唐.岑參〈梁園歌送河南王說判官〉詩: 「當時置酒延枚叟,肯料平臺狐兔走。」 唐.李白〈流夜郎贈辛判官〉詩: 「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

kěng

(一)之又音。

“肯”康熙字典解释

正韻苦等切,音懇。
爾雅·釋言,可也。
詩·衞風惠然來。
可也。
前漢·高帝紀高帝數讓,衆莫爲。
 又集韻可亥切,音愷。
字林著骨肉也。
莊子·養生主技經綮之未嘗。
著骨肉也。,著也。
集韻或作肎肻。
 又𠕔。

“肯”形意通解

略說:」本作「」,亦作「」、「𠕔」,從「」,從「」省,初義為附於骨頭的肉。

詳解:」本作「」,亦作「」、「𠕔」,從「」,從「」省,初義為附於骨頭的肉。《說文》:「肎,骨閒肉肎肎箸也。从肉,从冎省。一曰骨無肉也。𣍟,古文肎。《爾雅.釋言》:「肯,可也。《莊子‧養生主》:「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陸德明釋文:「肯,著骨肉。綮,猶結處也。

  「」可引伸作許可、願意之意。《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也可表示樂意、願意。《詩‧魏風‧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還用作副詞。唐劉長卿〈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本持鄉曲譽,肯料泥塗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