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文言文意思
“朗”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朗(简繁同形)
拼音:lǎng
“朗”字的古汉语解释
lǎng
1.形容词 明亮。《桃花源记》:“复行数步,豁然开朗。”
2.形容词 响亮清晰。孙绰《游天台山赋》:“凝思幽岩,朗咏长川。”
3.形容词 高明。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瑾英达,朗心独见。”
【朗抱】开朗的胸怀。
【朗悟】聪敏。
“朗”国语辞典解释
lǎng
形容词明亮。例: 「明朗」 、「晴朗」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天朗氣清,惠風和暢。」
副词
響亮。例: 「朗誦」 、「朗讀」 。《文選.孫綽.遊天台山賦》:「凝思幽巖,朗詠長川。」
“朗”康熙字典解释
集韻同朖。詩·大雅高朗令終。
傳朗,明也。
又姓。
廣韻出姓苑。
又韻補叶盧當切。
王逸·九思昊天兮淸涼,𤣥氣兮高朗。北風兮潦冽,草木兮蒼黃。
“朗”形意通解
略說: 從「月」,「良」聲。本義是明亮。詳解: 從「月」,「良」聲。小篆字形「月」在左邊,「良」在右邊。古文字偏旁左右位置往往可以互換,參見漢印字形。「朗」的本義是明亮。《說文》:「朗,明也。从月,良聲。」如《詩.大雅.既醉》:「昭明有融,高朗令終。」毛傳:「朗,明也。」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朗」表示高明。如《文選.袁彥伯〈三國名臣序贊〉》:「公瑾英達,朗心獨見。」《顏氏家訓.省事》:「近世有兩人,朗悟士也,性多營綜,略無成名。」
「朗」表示聲音洪亮。如《論衡.氣壽》:「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嘶喝濕下者夭。」唐代王勃〈上巳浮江宴序〉:「方披襟朗詠,餞斜光於碧岫之前;散髮高吟,對明月於青溪之下。」
「朗」表示開朗、豁達。如《世說新語.賢媛》:「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晉書.孫盛傳》:「王公神情朗達,常有世外之懷,豈肯為凡人事邪!」
「朗」還表示清澈。如南朝宋鮑照〈與謝炯書莊三連句〉:「霞輝兮澗朗,日靜兮川澄。」唐代杜甫〈八哀詩.故著作郎貶台州司戶滎陽鄭公虔〉:「春深秦山秀,葉墜清渭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