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文言文意思
“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浪(简繁同形)
拼音:làng
“浪”字的古汉语解释
làng
1.名词 波浪。《石钟山记》:“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动词 任纵;放纵。《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浪”国语辞典解释
làng
名词1.大的水波。例: 「海浪」 、「巨浪」 。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
2.凡物因振動而起伏如浪的都稱為「浪」 。例: 「聲浪」 、「麥浪」 。唐.陸龜蒙〈樵人十詠〉一〇首之五:「爭推好林浪,共約歸時節。」
3.姓。如晉代有浪逢。
形容词
放縱不拘、放蕩不正。例: 「浪蕩」 、「浪子」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此婦堅貞之性,數年以來,老僧頗識之,彼是不肯作浪語的。」 《西湖佳話.雷峰怪跡》:「心猿意馬馳千里,浪蝶狂蜂鬧五更。」
副词
1.虛妄、空。例: 「浪得虛名」 。唐.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詩: 「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
2.輕率、隨意。例: 「浪費」 。唐.張籍〈贈王祕書〉詩: 「不曾浪出謁公侯,唯向花間水畔遊。」
láng
參見「浪浪」 、「滄浪」 等條。“浪”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魯當切集韻韻會盧當切正韻魯堂切,𠀤音郞。滄浪,水名。水經注水出荆山,東西流爲滄浪之水。
又康浪,水名。
廣輿記在靑州臨湽。
又浪浪,流貌。
屈原·離騷霑余襟之浪浪。
又聊浪,放蕩貌。
揚雄·羽獵賦聊浪乎宇內。
又浶浪,驚擾貌。
張衡·西京賦樛蓼浶浪。
又博浪,地名。
前漢·地理志河南陽武縣有博浪沙。
又樂浪,漢郡名,卽古朝鮮國。
又莊浪,縣名,屬平凉府。
又唐韻來宕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宕切,𠀤音閬。波也。水激石遇風則浪。
又鼓也。
孔稚圭北山移文浪栧上京。
又謔浪,不敬也。
詩·邶風謔浪笑傲。
註浪,意萌也。
又井名。
張僧鑒潯陽記湓城有浪井。
又姓。晉浪逢。
又集韻里黨切,音朖。孟浪,猶較略也。一曰不精要之貌。
莊子·齊物論夫子以爲孟浪之言。徐邈讀莽朗,向秀讀漫瀾。
“浪”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良」聲。「滄浪」是古水名。詳解: 從「水」,「良」聲。「滄浪」是古水名。《說文》:「浪,滄浪水也,南入江。从水,良聲。」《尚書.禹貢》:「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別,南入于江。」孔傳:「別流在荊州。」
「浪」表示滴落貌、流貌。《廣雅.釋訓》:「浪浪,流也。」如《楚辭.離騷》:「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王逸注:「浪浪,流貌也。」三國魏曹植〈洛神賦〉:「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
「浪」後多表示波浪。《玉篇.水部》:「浪,波浪也。」如《文選.左太沖〈吳都賦〉》:「於是乎長鯨吞航,修鯢吐浪。」北周庾信〈楊柳歌〉:「河水衝激根株危,倏忽河中風浪吹。」
「浪」引申表示像波浪起伏的東西。如北宋歐陽修〈遊太清宮〉:「鴉鳴日出林光動,野闊風搖麥浪寒。」元代張天英〈玉山佳處〉:「西風玉樹金粟飛,東風柳浪金波漾。」
「浪」表示放蕩、放縱。如《詩.邶風.終風》:「謔浪笑敖,中心是悼。」毛傳:「言戲謔不敬。」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浪」也表示隨便、隨意。如唐代杜甫〈泛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見酒須相憶,將詩莫浪傳。」宋陸游〈衰病〉:「衰病不浪出,閉門煙雨中。」
「浪」可作副詞,表示徒然地、白白地。如唐代李白〈嘲王歷陽不肯飲酒〉:「浪撫一張琴,虛栽五株柳。」明代湯顯祖《紫簫記.巧合》:「浪得巧名兒,卻不解把郎心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