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臆”文言文意思
“臆”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臆”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臆”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胸。陆机《演连珠》:“抚论心。”

2.动词 主观想像猜测。《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断其有无,可乎?”

【臆断】主观推断。

“臆”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胸膛、懷抱。例: 「胸臆」 。唐.杜甫〈哀江頭〉詩: 「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


副词
主觀的、私心猜測的。例: 「臆度」「臆想」「臆測」 。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臆”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於力切集韻韻會乙力切正韻伊力切,𠀤音億。
說文胷肉也。
廣韻
史記·扁鵲傳因噓唏服
 又滿也。
揚子·方言,滿也。
,氣滿之也。
 又抑也。
釋名猶抑也。抑氣所塞也。
 又集韻隱己切,音譩。和醴酏爲飮也。
 又韻會通作意。
史記·賈誼傳請以對。
漢書作意。

“臆”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說文》以為是「」的或體。本義是胸骨,泛指胸部。

詳解: 從「」,「」聲。《說文》以為是「」的或體。本義是胸骨,泛指胸部。如《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既至王僚前,專諸乃擘炙魚……胸斷臆開,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貫甲達背。《文選.陸士衡〈演連珠〉》:「撫臆論心,有時而謬。

  「」引申表示心中、內心。如《商君書.賞刑》:「夫固愚知、貴賤、勇怯、賢不肖,皆盡其胸臆之知。《論衡.對作》:「今作書者,猶上書奏記,說發胸臆,文成手中,其實一也。

  「」表示主觀判斷、猜測。如唐代顏師古〈功臣配饗議〉:「祀典明文,徒見異端,假從臆說,煩而非當,於義無取。」北宋蘇軾〈石鐘山記〉:「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還表示憤懣、鬱結。《方言.第十三》:「臆,滿也。」郭璞注:「愊臆,氣滿之也。」又《釋名.釋形體》:「臆,猶抑也,抑氣所塞也。」如東漢王延壽〈夢賦〉:「于是夢中驚怒,腷臆紛紜,曰:吾含天地之純和,何妖孼之敢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