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国语辞典解释
kuài
名词切細的肉絲。《論語.鄉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唐.韓愈〈與崔群書〉:「至於稻也,粱也,膾也,炙也,豈聞有不嗜者哉!」
动词
切割。《詩經.小雅.六月》:「飲御諸友,炰鱉膾鯉。」 《莊子.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大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
“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外切,音儈。說文細切肉也。
玉篇肉細切者爲膾。
釋名膾,會也。細切肉令散,分其赤白異切之,已,乃會合和之也。
韻會肉腥細者爲膾,大者爲軒。
禮·曲禮膾炙處外。
又博雅膾,割也。
又廣韻魚膾。
詩·小雅炰龞膾鯉。
又韻會國名。堯欲伐宗膾。宗膾,小蕃國。
集韻或从魚。鱠。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