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言文意思
“课”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课”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

“课”字的古汉语解释

1.动词 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不用,不试不藏。”

2.动词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南齐书·武帝纪》:“宜严农桑。”

【引】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赋,夜书。”

3.动词 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南徐州侨民租。”

【又】名词 赋税。鲍照《拟古》:“岁暮井赋讫,程相追寻。”

“课”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考核、考試。《說文解字.言部》「課,試也。」 《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漢書.卷八八.儒林傳.序》「一歲皆輒課,能通一藝以上,補文學掌故缺。」

2.徵收、徵調。例: 「課稅」《宋書.卷九二.良吏傳.徐豁傳》「武吏年滿十六,便課米六十斛。」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三.權智》「聲言廟中屢遭寇,課夫築牆圍之。」

3.督促、督率。《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師每休舍,課將士注坡跳壕,皆重鎧習之。」 《聊齋志異.卷一一.黃英》「黃英課僕種菊,一如陶。」

名词
1.賦稅。《晉書.卷三.武帝紀》「雨雹傷秋稼,減天下戶課三分之一。」

2.有一定進度計畫的學習過程。例: 「下課」「上課」

3.學業、學科。例: 「功課」「我這學期總共修了五門課。」

4.量詞。計算課數的單位詞。例: 「這本書有十八課,今天要上第三課。」

5.機關中分別治事的行政單位。例: 「出納課」「總務課」

6.關於求神問卜的事情。例: 「卜課」

“课”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臥切,科去聲。
說文試也。
廣雅第也。
玉篇議也。
增韻計也,程也。
史記·匈奴傳課校人畜計。
前漢·京房傳房奏考功,課吏法。
晉書·元帝紀勸課農桑。
宋書·沈約自序少寬其工課。
汲冢周書程課物徵。
管子·七法篇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
 又廣韻稅也。
舊唐書·職官志凡賦人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調,三曰役,四曰課。
 又縣名、水名。
隋書·地理志課陽縣,屬南陽郡,因課水而名。
 又玉篇苦訛切廣韻集韻苦禾切,𠀤音科。課差也。
 又類篇率也。

“课”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檢驗。

詳解: 從「」,「」聲,本義為檢驗。《說文》:「試也。从言,果聲。《管子‧七法》:「成器不課不用,不試不藏。」尹知章注:「兵器雖成,未經課試,則不用不藏。

  「」可表示督促。《後漢書‧方術傳上‧任文公》:「王莽篡後,文公推數,知當大亂,乃課家人負物百斤,環舍趨走。

  「」也表示計算。《九章算術‧方田》:「課分。」李淳風注:「分各異名,理不齊一,校其相多之數,故曰課分也。

  「」還指賦稅及徵收賦稅。表示賦稅如《隋書‧食貨志》:「其課,丁男調布絹各二丈……男年十六,亦半課,年十八正課,六十六免課。」表示徵收賦稅如《逸周書‧大匡》:「農廩分鄉,鄉命受糧。程課物徵,躬競比藏。

  學習、講習也可以「」表示。《梁書‧儒林傳‧沈峻》:「與舅太史叔明師事宗人沈驎士,在門下積年,晝夜自課。

  「」亦表示作業。唐李商隱《雜纂‧失本體》:「不點檢學生作課,不念書,失先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