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文言文意思
“台”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拼音:tái/tāi
“台”字的古汉语解释
tái
1.名词 土筑的高台,供观察瞭望用。《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2.名词 古代官署名。如汉代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
3.名词 奴隶的一个等级。《左传·昭公七年》:“仆臣台。”
4.名词 星名,即三台(六颗星)。古代用“三台”比“三公”(古代最高的官位),因此旧时常用“台”来作为对别人的敬称。如“兄台”、“台甫”。
yí
1.代词 何;什么。《书·汤誓》:“夏罪其如台?”班固《典引》:“今其如台独阙也?”
2.代词 第一人称。我;我的。《尚书·说命上》:“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3.形容词 通“怡”。愉快。《史记·太史公自序》:“唐尧逊位,虞舜不台。”
【辨】亭、臺、榭、楼、阁。“亭”在上古只指旅宿的亭或观察瞭望用的亭。“园亭”的“亭”的意义是后起的。,它有顶无墙。“臺”的特点是筑土很高,也就是一种高坛。“榭”是臺上的房子。“楼”是重屋,上下都可以住人。“阁”是架空的楼,不同于一般的“楼”。
“台”国语辞典解释
tái
參見「颱風」 條。tái
名词1.高而平,可供眺望四方的建築物。例: 「瞭望臺」 、「亭臺樓閣」 。
2.在公共場所中,凡高出地面可供人活動或表演的設備。例: 「主席臺」 、「舞臺」 。
3.器物的底座。例: 「硯臺」 、「鍋臺」 、「燭臺」 。
4.機構名稱。古代可指中央機關。例: 「中臺」 、「省臺」 。今日可指觀測天象或發送電訊的機構。例: 「氣象臺」 、「天文臺」 、「電視臺」 、「廣播電臺」 。
5.對人尊稱的敬辭。例: 「兄臺」 、「尊臺」 。
6.量詞。計算機器或電子設備的單位。例: 「一臺機器」 、「兩臺電視」 。
7.臺灣的簡稱。
8.姓。如漢代有臺佟,宋代有臺號。
tái
名词桌子或像桌子的器物。例: 「櫃檯」 、「寫字檯」 、「梳妝檯」 。
tāi
大陸地區浙江省台州、天台山等地之台的舊讀。yí
动词喜悅。通「怡」 。《史記.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代词
1.我。古人稱自己為「台」 。《書經.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唐.盧肇〈漢堤〉詩: 「流災降慝,天曷台怒。」
2.表示疑問的意思。相當於「何」 、「什麼」 。《書經.湯誓》:「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 《後漢書.四〇.班彪傳下》:「罔光度而遺章,今其如台而獨闕也!」
名词
姓。如明代有台元。
“台”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𡘋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又,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又,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又,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又,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𡘋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又,姓。北史有台氏。
又,天台,山名,在會稽。
又,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改台州。
又,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台,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又,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又,集韻台谷,地名。
又,集韻祥吏切,音寺──古文嗣字。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古文尚書作弗台。集韻祥吏切,音寺。古文嗣字。謹照原文古文嗣字改嗣古作台。②古文尚書作弗台。謹照文選典引註古改今。弗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