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文言文意思
“浣”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浣(简繁同形)
拼音:huàn
“浣”字的古汉语解释
huàn
1.动词 洗涤。《史记·扁鹊传》:“湔浣肠胃,漱涤五藏。”
2.名词 唐代规定官吏每十天休息沐浴一次叫浣。李白《朝下过卢郎中叙旧游》:“复此休浣时,闲为畴昔言。”
【又】每月上旬、中旬、下旬为上浣、中浣、下浣。
“浣”国语辞典解释
huǎn
动词1.洗滌、洗濯。《廣韻.上聲.緩韻》:「浣,濯也。」 唐.王維〈洛陽女兒行〉:「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
2.滌除、消除。唐.馬載〈岐陽逢曲陽故人話舊〉詩: 「積愁何計遣?滿酌浣相思。」
名词
唐代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每月分上浣、中浣、下浣。後借作為上旬、中旬、下旬的別稱。明.張自烈《正字通.水部》:「澣(浣),俗以上澣、中澣、下澣為上旬、中旬、下旬,本唐官制十日一休沐,故白居易詩: 『公假月三旬。』今皆襲用之。省作浣。」
wǎn
(一)之又音。“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𠀤胡玩切,音換。濯衣垢也。一曰滌也。史記·萬石君傳身自浣滌。
又廣韻正韻胡管切集韻戸管切,𠀤音緩。
又古緩切,音管。義𠀤同。
又戸版切,音睆。水名,在江夏。
水經注辱水,出于鳥山,俗謂之秀延水,東流得浣水口。
又江口。
廣輿記雲南臨安府寧州有浣江。
本作𤃬亦作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