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言文意思
“同”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同”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tóng/tòng

“同”字的古汉语解释

tóng

1.形容词 相同;一样。《赤壁之战》:“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

2.形容词 同一。《殽之战》:“秦不哀我丧而伐吾姓。”

3.动词 一致;统一。《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4.动词 附和;随同。《答司马谏议书》:“士大夫多以恤国事,俗自媚于众为善。”

5.动词 参与;干预。《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6.副词 共同;一起。《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列。”

【同案】明清时称同一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学的秀才。

【同寮】一起任职的官吏,即“同僚”。

【同年】⒈同岁;同年龄。⒉科举考试时代同科考中的人。⒊朋友。

“同”国语辞典解释

tòng

名词
參見「衚衕」 條。

tóng

动词
1.會合、聚集。《說文解字.𠔼部》「同,合會也。」 例: 「會同」 。唐.錢起〈送鍾評事應宏詞下第東歸〉詩: 「勸君稍盡離筵酒,千里佳期難再同。」

2.統一、齊一。《書經.舜典》「協時月正日,同律度量衡。」 宋.陸游〈示兒〉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3.一齊分享、從事等。例: 「同甘苦,共患難。」 《孫子.謀攻》「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4.贊成。例: 「贊同」「同意」

形容词
一樣的。例: 「同類」「相同」「同工同酬」


副词
一起、共同。例: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唐.李白〈長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连词
和、與、跟。例: 「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電影。」


名词
1.和諧、和平。例: 「促進世界大同」《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2.契約。例: 「合同」

3.姓。如唐代有同谷。

tòng

名词
巷弄、小街道。例: 「胡同」

“同”康熙字典解释

俗書正誤歹,音遏。
長箋今誤讀等在切,爲好字之反。𣦵字原从卜从冂作。

“同”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作從「」從「」。裘錫圭認為「」可讀為「」,大概是筒、桶一類東西的象形字。王子揚把「」直接釋為「」,「」旁可加可不加。

詳解: 甲骨文作從「」從「」。裘錫圭認為「」可讀為「」,大概是筒、桶一類東西的象形字。王子揚把「」直接釋為「」,「」旁可加可不加。「」的左右豎筆筆勢對稱。如果豎筆筆直,則兩側豎筆都筆直;如果豎筆作微向外側屈曲,則兩側豎筆都作如此彎曲。而「」則是左右豎筆不對稱,二字的形體有別,參見「」。(寇占民、王子揚)

  西周早期天亡簋和凡尊也有「」字。前者孫常敘已釋為「」。後者王子揚認為也是「」字,此尊可以改稱為「同尊」。金文「」多從「」從「」。簡帛文字構形相同。小篆訛為從「𠔼」從「」,隸楷書本之,寫作「」。

  甲骨文表示會同、連同。如《合集》11171正+11176:「貞:乎(呼)同多沚。」卜問是否會同沚族內部的族長們。又如《合集》32730:「將兄丁同父乙。」意謂連同兄丁、父乙一起進行將祭。(王子揚)「」也是「」的簡省,如《合集》13874正甲:「肩同(興)㞢(有)疾。」「」表示起,意謂疾病有起色,病情好轉。(蔡哲茂、王子揚)

  金文「」也表示會同。如天亡簋:「乙亥,王又(有)大豐,王同三方。」又表示齊同,如[妾子]𧊒壺:「馭右和同,四𩡶汸汸。

  「」還表示相同、一樣的。如《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同罪異罰,非刑也。《清華貳.繫年》簡24:「以同生(姓)之古(故),必內(入)。

  「」又表示使之相同、統一。如《國語.周語上》:「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呂氏春秋.仲春》:「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桶,正權概。

  「」表示共同、一起。如《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簡108「父子同居」即父子居住在一起。《韓非子.說林上》:「同事之人,不可不審察也。

  「」表示跟隨、附和。如《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第二個「」表示附和。又如《孟子.盡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汙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