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文言文意思
“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喜(简繁同形)
拼音:xǐ
“喜”字的古汉语解释
xǐ
1.形容词 喜悦;欢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动词 喜爱;喜好。《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喜士,名闻天下。”
3.名词 喜事;吉庆的事情;令人高兴的事。《国语·鲁语》:“固庆其喜而吊其忧。”
4.名词 专指妇女怀孕;身孕。《红楼梦》:“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
【喜蛛】蜘蛛。古人认为出现蜘蛛是喜事来临的预兆,所以称蜘蛛为喜蛛。
“喜”国语辞典解释
xǐ
动词1.愛好。例: 「喜愛」 、「好大喜功」 、「喜出望外」 。《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
2.感到歡樂。《詩經.小雅.菁菁》:「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名词
1.吉祥的事。例: 「道喜」 、「賀喜」 。《國語.魯語下》:「夫義人者,固慶其喜而弔其憂,況畏而服焉?」
2.稱婦人懷孕。例: 「有喜」 、「害喜」 。《紅樓夢》第一〇回:「叫大夫瞧了,又說並不是喜。」
3.舊時稱小孩出痘子為「喜」 。《紅樓夢》第二一回:「姐兒發熱,是見喜了,並非別病。」
4.姓。如元代有喜同。
形容词
1.高興的、快樂的。例: 「欣喜」 、「歡喜」 、「喜訊」 。
2.結婚的。例: 「喜帖」 、「喜宴」 、「喜酒」 、「喜餅」 。
“喜”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虛里切集韻韻會許已切正韻許里切,𠀤音蟢。爾雅·釋詁喜,樂也。
玉篇悅也。
書·益稷股肱喜哉。
易·否卦先否後喜。
又聞喜,縣名。
又姓。
正字通元順帝時喜同,明正統中喜寧。
又集韻虛其切,音僖。末喜,有施氏女名。
晉語夏桀伐有施氏,有施人以妹喜女焉。
又楚辭·天問簡狄在臺嚳何宜,𤣥鳥致貽女何喜。
註喜叶音羲。
又集韻許記切,與憙同。好也。
詩·小雅彤弓弨兮,受言載之。我有嘉賓,中心喜之。
註載叶子利反,喜讀去聲。
前漢·廣陵王傳何用爲樂心所喜,出入無悰爲樂亟。
註韋昭曰:喜,許吏反。亟,丘吏反。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與饎同。詳食部饎字註。
“喜”形意通解
略說: 甲金文「喜」從「壴」(象一面鼓)從「口」,表示擊鼓唱歌作樂,本義是喜樂、歡樂。詳解: 甲金文「喜」從「壴」從「口」,「壴」是鼓的初文,會擊鼓唱歌作樂,本義是喜樂(參張日昇)。《說文》:「喜,樂也。从壴从口。凡喜之屬皆从喜。歖,古文喜从欠,與歡同。」《周易.離》:「不鼓缶而歌」。
甲骨文用作人名、方國名,又用作本義,表示喜樂,《合集》15671:「王其喜」,《合集》21207:「不喜」(參劉興隆)。金文除用作人名和音樂名詞外,還用作本義,表示喜樂,井弔鐘:「用喜樂文神人」,表示使祖先喜樂。又表示祭祀,天亡簋:「事喜(饎)上帝。」《詩.商頌.玄鳥》:「大糦是烝」,《釋文》引韓詩云:「大饎,大祭也。」(參陳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