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文言文意思
“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xùn

“殉”字的古汉语解释

xùn

1.动词 用活人陪葬。《墨子·节葬》:“天子杀,众者数百。”

【又】用偶人或器物随葬。

2.动词 为了某种目的而死。《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国家之难。”

3.动词 谋求;追求。陆机《豪士赋序》:“游子高位于生前,志士思重名于身后。”

“殉”国语辞典解释

xùn

动词
1.用人或器物陪葬。《禮記.檀弓下》「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哀弔》「昔三良殉秦,百夫莫贖。」

2.為達某種目的、理想而犧牲生命。例: 「殉國」「殉職」《孟子.盡心上》「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文選.江淹.雜體詩.鮑參軍》「殉義非為利。」

3.貪求、追求。《文選.陸機.豪士賦序》「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

“殉”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辭閏切集韻徐閏切韻會正韻松閏切,𠀤音徇。
玉篇用人送死也。
禮·檀弓子亢曰:以葬,非禮也。
左傳·文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爲。國人哀之,爲之賦黃鳥
 又營也,求也。
書·伊訓于貨色。
,求也。正義曰:者,心循其事,是貪求之意,故爲求。
前漢·李陵傳國家之急。
師古曰:,營也。一曰從也。
 又班固·幽通賦豈余身之足兮,違世業之可懷。
項岱註亦訓營。
 又凡以身從物皆曰
莊子·騈拇篇小人則以身利,士則以身名,天下盡也。彼所仁義也,則俗謂之君子。所貨財也,則俗謂之小人。
 又集韻松倫切,音旬。義同。
書·伊訓于貨色。徐邈讀。
 又集韻余絹切,音蝝。義同。考證:〔左傳·文六年秦伯好任卒。〕 謹照原文好任改任好。

“殉”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以人陪葬。

詳解: 從「」,「」聲。本義是以人陪葬。《玉篇.歹部》:「殉,用人送死也。」如《左傳.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車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皆秦之良也。」杜預注:「以人從葬為殉。《戰國策.秦策二》:「為我葬,必以魏子為殉。

  「」也表示為了理想或某種目的而捨棄生命。《玉篇.歹部》:「殉,亡身從物為殉也。」如《漢書.李廣蘇建傳》:「陵事親孝,與士信,常奮不顧身以殉國家之急。《文選.曹子建〈求自試表〉》:「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國家之難。

  「」還表示追求、謀求。如《莊子.徐無鬼》:「故目之於明也殆,耳之於聰也殆,心之於殉也殆。」成玄英疏:「殉,逐也。《文選.陸士衡〈豪士賦序〉》:「而游子殉高位於生前,志士思垂名於身後,受生之分,唯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