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殣”国语辞典解释
jǐn
名词墳墓。《國語.楚語下》:「民之羸餒,日已甚矣。四境盈壘,道殣相望。」 三國吳.韋昭.注:「道冢曰殣。」
动词
1.餓死。《大戴禮記.千乘》:「是故年穀不成,天之飢饉,道無殣者。」
2.埋葬、掩埋。通「墐」 。《荀子.禮論》:「不得飾棺,不得晝行,以昏殣,凡緣而往埋之。」 《魏書.卷七.高祖紀下》:「路見壞冢露棺,駐輦殣之。」
jìn
(一)之又音。“殣”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𠀤音僅。左傳·昭二年道殣相望。
杜註餓死爲殣。
詩·小雅尚或殣之。今文作墐。傳云:路冢也。一曰埋也。
又與覲通。
前漢·郊祀歌神裵回,若流放,殣冀親,以肆章。
註孟康曰:殣,音覲。師古曰:言神靈裵回。流而不去,故使我得覲見,冀以親附而陳誠意,使章明之。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