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文言文意思
“固”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固(简繁同形)
拼音:gù
“固”字的古汉语解释
gù
1.形容词 坚固。《赤壁之战》:“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名〉险固的地方。《过秦论》:“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又】〈形使动>使……坚固;巩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形容词 稳固;牢固。《殽之战》:“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3.形容词 固执;顽固。《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4.副词 坚决;坚持。《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固止之。”
5.副词 本来;原来。《齐桓晋文之事》:“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6.副词 当然。《垓下之战》:“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7.连词 通“故”,所以,因此。柳宗元《封建论》:“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8.形容词 鄙陋。司马相如《上林赋》:“鄙人固陋,不知忘讳。”
【固穷】甘处贫困,不失气节。
“固”国语辞典解释
gù
形容词1.結實、堅硬。例: 「牢固」 、「穩固」 、「堅固」 。《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动词
1.安定。例: 「鞏固國防」 。《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 《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 《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副词
1.堅決、堅持、極力。例: 「固守」 。《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 《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例: 「固有道德」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 《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名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
“固”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
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
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
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
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
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又唐韻堅也。
論語學則不固。
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
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
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
又廣韻再辭也。
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
禮·投壺敢固以請。
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辭也。
又執一不通也。
論語非敢爲佞也,疾固也。
孟子固哉,高叟之爲詩也。
又鄙陋也。
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
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又哀公問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
註固,陋也。
又本然之詞。
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强也。
又固所願也。
又已然之詞。
孟子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又屈原·離騷自前世而固然。
又常然之詞。
孟子若固有之。
又固守也。
論語君子固窮。
又姓。
說苑有固乗。
又僕固,複姓。唐有僕固懷恩。
又固始,漢侯國名。成固,縣名。固陵,聚名。
後漢·郡國志固始國,屬豫州汝南郡。成固,屬益州漢中郡。固陵,屬豫州𨻰國陽夏縣。
又與錮通。
禮·月令季冬行春令,國多固疾。
註謂久疾不瘥也。
“固”形意通解
略說: 「固」表示四面圍牆堅固,「古」是聲符。本義是堅固。詳解: 金文從「囗」,「古」聲,戴家祥認為字形象四面壁疊森嚴,又因四塞堅牢,引伸有堅固之意。《說文》:「固,四塞也。从囗古聲。」段玉裁注:「四塞者無罅漏之謂。」又云:「凡堅牢曰固」。
金文用作人名,中山王圓壺:「孫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