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国语辞典解释
huī
名词1.標幟。例: 「國徽」 、「校徽」 、「黨徽」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楊徽者,公徒也。」
2.旌旗。《禮記.大傳》:「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 漢.鄭玄.注:「徽號,旌旗之名也。」 《文選.潘岳.閑居賦》:「其西則有元戎禁營,玄幙綠徽。」
形容词
美善的。《詩經.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 《資治通鑑.卷二四八.唐紀六十四.武宗會昌四年》:「郊廟之禮,誠宜亟行,至於徽稱,非所敢當。」
“徽”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吁韋切,𠀤音揮。說文衺幅也。
又爾雅·釋詁善也。
疏徽者,美善也。
書·舜典愼徽五典。
詩·小雅君子有徽猷。
又太姒嗣徽音。
又正字通琴節曰徽。
前漢·揚雄傳高張急徽。
註琴徽也,所以表發撫抑之處。
嵆康·琴賦徽以鍾山之玉。
註以玉爲徽也。
又說文三糾繩也。
玉篇徽,大索也。
易·坎卦繫用徽纆。
揚雄·解嘲折脅拉髂,免於徽索。
又徽嫿,奔馳貌。
馬融·廣成頌徽嫿霍奕,別騖分奔。
又州名。
宋史·地理志宣和三年,改歙州爲徽州。
又與幑通。幟也。
禮·大傳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改正朔,殊徽號。
註徽號,旌旗之屬也。
揚雄·羽獵賦徽車輕武。
註徽車,有徽幟之車也。
又與褘通。
張衡·思𤣥賦揚雜錯之袿徽。
註爾雅曰:婦人之徽謂之褵。郭璞云:卽今之香纓也。◎按爾雅·釋器本作褘。考證:〔揚雄·校獵賦〕 謹照原書改羽獵賦。
“徽”形意通解
略說: 從「糸」,「微」聲,本義為繩索。詳解: 從「糸」,「微」聲,本義為繩索。《說文》:「衺幅也。一曰:三糾繩也。从糸,微省聲。」 《文選‧潘岳〈西征賦〉》:「於是弛青鯤於網鉅,解赬鯉於黏徽。」李善注:「《說文》……又曰:『徽,大索也。』言魚黏於網,故曰黏徽也。」
「徽」可表示琴徽,繫琴弦的繩。《漢書‧揚雄傳下》:「今夫弦者,高張急徽,追趨逐耆,則坐者不期而附矣。」顏師古注:「徽,琴徽也。」
「徽」也表示標志、符號。《左傳‧昭公二十一年》:「揚徽者,公徒也。」杜預注:「徽,識也。」
「徽」還表示束、繫。《文選‧揚雄〈解嘲〉》:「徽以糾墨,制以鑕鈇。」劉良注:「徽,繫也。」
「徽」也表示靜止。《爾雅‧釋詁》:「徽,止也。」晉陸機〈輓歌〉之三:「悲風徽行軌,傾雲結流藹。」
「徽」還表示美、善。《書‧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從。」陸德明釋文:「徽,王云美,馬云善也。」周秉鈞易解:「言舜慎重完善五種常法。」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