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文言文意思
“魂”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魂”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hún

“魂”字的古汉语解释

hún

1.名词 迷信指能离开身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国殇》:“魄毅兮为鬼雄。”《孔雀东南飞》:“去尸长留。”

2.名词 泛指物类的精灵;精神。范成大《风止》:“柳花魄都无恙,依旧商量作好春。”

3.名词 心灵;心神。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梦绕云山心似鹿,飞汤火命如鸡。”

“魂”国语辞典解释

hún

名词
1.人的精氣。例: 「靈魂」「三魂七魄」「借屍還魂」《樂府詩集.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 《西遊記》第一二回:「是我太宗皇帝死去三日,還魂復生。」

2.泛指各種事物的精神。例: 「國魂」 。唐.溫庭筠〈春江花月夜詞〉:「千里涵空澄水魂,萬枝破鼻飄香雪。」 宋.蘇軾〈再用松風亭下梅花盛開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3.人的神志、意念。例: 「神魂顛倒」「黯然魂銷」 。唐.許敬宗〈謝勑書表〉:「引領天庭,望丹霄而結戀;馳魂魏闕,懼黃落而長違。」

“魂”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戸昆切集韻韻會正韻胡昆切,𠀤音渾。
說文陽氣也。
易·繫辭爲變。
禮·檀弓氣則無不之也。
左傳·昭七年人生始化爲魄。旣生魄,陽曰
魄,神靈之名。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也。
淮南子·說山訓魄問於
魄,人隂神。,人陽神。
白虎通,猶伝伝也,行不休於外也,主於情。
者,芸也,情以除穢。
 又揚子·太𤣥經萬物。
,多貌。
 又韻補叶胡勻切,音芸。
曹大家·東征賦乃遂往而徂逝兮,聊遊目而遨。歷七邑而觀覽兮,遭鞏縣之多艱。艱,音勤。
 又叶胡勬切,音弦。
黃庭經赤帝黃老與我,三眞扶胥共房津。津,音煎。

“魂”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是能離開形體而存在的精神。

詳解: 從「」,「」聲。本義是能離開形體而存在的精神。古人把精神分為「」和「」,「」主管神氣,而「」主管形體。《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孔穎達《正義》:「人之生也,始變化為形,形之靈者名之曰魄也。既生魄矣,魄內自有陽氣。氣之神者,名之曰魂也。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亦異。附形之靈為魄,附氣之神為魂也。

  《淮南子.精神》:「魂魄處其宅,而精神守其根。」古人認為「」和「」分離會導致人生病、精神恍惚,如「魂不守舍」、「失魂落魄」。人死後「」和「」會徹底分開,魂氣上天而形魄入地。《禮記.郊特牲》:「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如《逸周書.祭公》:「朕身尚在茲,朕魂在于天。《孔子家語.哀公問政》:「魂氣歸天,此謂神。」「」可以離開形體,因而有「遊魂」、「鬼魂」之說,又產生「招魂」的風俗。《楚辭.招魂》:「魂兮歸來!反故居些。《後漢書.質帝紀》:「今遣使者案行,若無家屬及貧無資者,隨宜賜卹,以慰孤魂。《後漢書.李王鄧來列傳》:「二十五年卒,詔遣中謁者備公主官屬禮儀,招迎新野主魂,與晨合葬於北芒。

  「」是精氣、神氣,也泛指精神。如《楚辭.遠游》:「夜耿耿而不寐兮,魂煢煢而至曙。」「煢煢」形容孤獨貌。《文選.鮑照〈東武吟〉》願垂晉主惠,不愧田子魂」,李善注引薛君曰:「魂,神也。

  「魂魂」形容盛大貌,如《山海經.西山經》其光熊熊,其氣魂魂」,郭璞注:「熊熊、魂魂,皆光氣炎盛相焜耀之貌。」明代劉基〈游仙〉:「樓臺似霄漢,金碧氣魂魂。」也表示眾多,如漢代揚雄《太玄.玄告》魂魂萬物」,范望注:「魂魂,眾多之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