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文言文意思
“淳”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淳(简繁同形)
拼音:chún/zhūn
“淳”字的古汉语解释
chún
1.形容词 质朴;敦厚。苏轼《超然亭记》:“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2.形容词 成对的。《左传·襄公十一年》:“郑人赂晋侯以广车、钝车,淳十五乘。”
3.形容词 咸;含盐多。《汉书·食货志上》:“山林薮泽原陵淳卤之地。”
4.通“焞”。光明;美好。《国语·郑语》:“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
5.能“醇”。(味道)浓厚。《论衡·自然》:“淳酒味甘,饮之者醉不相知。”
6.通“纯”。纯净;清。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土人以雉尾裛之,乃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裛:沾。)
zhūn
动词 浇灌。《国语·周语上》:“王乃淳濯飨醴。”
【淳淳】1.朴实敦厚。2.流动不定。
【淳化】1.敦厚的教化。2.县名,在陕西。
“淳”国语辞典解释
chún
形容词1.濃厚。《紅樓夢》第四一回:「隔年蠲的雨水,那有這樣輕淳,如何吃得!」
2.篤厚、樸實的。例: 「民風淳樸」 。唐.白居易〈朱陳村〉詩: 「縣遠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名词
質樸。《淮南子.齊俗》:「衰世之俗,……澆天下之淳,析天下之樸。」 《漢書.卷八九.循吏傳.黃霸傳》:「澆淳散樸,並行偽貌。」
动词
相配對。《左傳.襄公十一年》:「廣車、軘車,淳十五乘,甲兵備。」
“淳”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常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殊倫切,𠀤音純。淸也,樸也。張衡·思𤣥賦何道眞之淳粹兮。
註不澆曰淳。
又沃也。
周語王乃淳濯饗醴。
又大也。
班固·幽通賦黎淳耀於高辛兮。
又兵車之耦曰淳。
左傳·襄十一年鄭伯賂晉侯,廣車軘車淳十五乗。
又鹹也。
左傳·襄二十五年楚蔿掩爲司馬表淳鹵。
註淳鹵,埆薄之地。
正義淳鹵,地薄,故表之,輕其賦稅。
又淳淳,流動貌。
莊子·則陽篇禍福淳淳。
又集韻朱倫切,音諄。漬也,沃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鐘氏淳而漬之。
註淳,沃也。
又主尹切,音準。布帛廣幅也。與純通。
周禮·地官質人壹其淳制。
註淳作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