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文言文意思
“混”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混(简繁同形)
拼音:hùn/hún
“混”字的古汉语解释
hún
1.形容词 形容水势盛大。司马相如《上林赋》:“汨乎混流,顺阿而下。”
2.动词 搀和;夹杂。《李愬雪夜入蔡州》:“愬令击之以混军声。”
3.动词 蒙骗。《范进中举》:“为甚么拿这话来混我?”
4.副词 胡乱。《红楼梦》:“又混闹了,一个药也有混吃的?”
【混成】混沌之中自然生成。
【混堂】浴池。
【混混】⒈水奔流不息的样子。⒉形容连续不断。
“混”国语辞典解释
hùn
形容词1.水勢盛大。《說文解字.水部》:「混,豐流也。」 《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汩乎混流,順阿而下。」
2.汙濁不清。《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文選.班固.典引》:「五德初始,同於草昧玄混之中。」 唐.李善.注:「混猶溷濁。」
动词
1.摻雜。例: 「混為一談」 。《文選.班固.幽通賦》:「道混成而自然兮,術同原而分流。」
2.蒙騙、冒充。例: 「魚目混珠」 。《紅樓夢》第四七回:「姨太太的牌也生,咱們一處坐著,別叫鳳姐兒混了我們去。」
3.胡亂、苟且的度過。例: 「鬼混」 、「混日子」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思量房裡沒有別人,只是楊執中的蠢兒子在那裡混。」
副词
胡亂。例: 「混說」 、「混搞」 。《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尋了錢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這一個收場。」 《紅樓夢》第三四回:「薛大哥哥從來不這樣的,你們別混猜度。」
gǔn
參見「混混」 條。kūn
參見「混夷」 條。hún
(一)形容词
2.之又音。
hǔn
(一)之又音。“混”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正韻胡本切集韻韻會戸袞切,𠀤音倱。說文豐流也。一曰雜流。或作渾。
又混沌,元氣未分也。
老子·道德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又集韻胡昆切,音䰟。人名。漢有屬國公孫昆邪,或作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公渾切,音昆。混夷,西戎名。或作緄。通作昆。
詩·大雅混夷駾矣。
又同崑。
周禮註混淪,卽崑崙。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本切,音袞。與滾同。大水流貌。
孟子原泉混混。
“混”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昆」聲。本義是水勢盛大。詳解: 從「水」,「昆」聲。本義是水勢盛大。《說文》:「混,豐流也。从水,昆聲。」段玉裁注:「盛滿之流也。」如《漢書.司馬相如傳》:「汩乎混流,順阿而下。」顏師古注:「混流,豐流也。」
「混」多表示雜糅、混雜。如《韓非子.亡徵》:「后妻淫亂,主母畜穢,外內混通,男女無別,是謂兩主。」《論衡.本性》:「揚雄言人性善惡混者,中人也。」
「混」表示混同、統一。如《國語.周語下》:「若能類善物,以混厚民人者,必有章譽蕃育之祚,則單子必當之矣。」韋昭注:「混,同也。」《漢書.翟方進傳》:「同律度量,混壹風俗。」
「混」表示混濁、不清澈。《玉篇.水部》:「混,混濁。」如《文子.上德》:「混混之水濁,可以濯吾足乎?泠泠之水清,可以濯吾纓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混沌」,又作「渾沌」,指傳說中天地未形成前、陰陽二氣未分的狀態。《白虎通.天地》:「始起之天,始起先有太初,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又三國魏曹植〈七啟〉:「夫太極之初,渾沌未分,萬物紛錯,與道俱隆。」「渾」常與「混」通用,二字都有合而為一、互相雜糅的意思,參見「渾」。
「混」後還表示冒充、蒙混。如如《西游記》第74回:「有甚話,當面來說便好,怎麼裝做個山林之老魘樣混我。」《三遂平妖傳》第34回:「段雷先伏在土窖中不曾傷損,脫去盔甲,混在殘兵中逃去。」
「混」表示苟且過活。如唐代呂岩〈七言〉之三七:「未去瑤臺猶混世,不妨杯酒喜閒吟。」《儒林外史》第12回:「思量房裡沒有別人,只是楊執中蠢兒子在那裡混。」
「混」表示隨便、胡亂。如《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五》:「怪道他平日一文不使,兩文不用,不捨得混費一文,元來不是他的東西。」《儒林外史》第15回:「尋了錢又混用掉了,而今落得這一個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