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文言文意思
“冀”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冀(简繁同形)
拼音:jì
“冀”字的古汉语解释
jì
1.动词 希望;期望。《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促织》:“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2.名词 冀州,古九州之一。
【冀阙】古时宫门外发布法令的门阙。
【冀幸】侥幸;希望。
“冀”国语辞典解释
jì
动词希望。例: 「希冀」 、「冀望」 。《楚辭.屈原.離騷》:「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 《漢書.卷六八.霍光傳》:「冀其自新。」
名词
1.國名。周代時所建,後滅於晉。
2.大陸地區河北省的簡稱。
“冀”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九利切集韻韻會几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驥。說文北方。从北,異聲。
徐曰北方之州也。
玉篇北方州,故从北。
爾雅·釋地兩河閒曰冀州。
廣韻九州名。
晉書·地理志冀州,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舜以南北闊大,分衞以西爲幷州,燕以北爲幽州。
又欲也。
左傳·僖三十三年鄭有備矣,不可冀也。
又姓。
韻會晉大夫冀苪。
又韻補叶苟起切,音已。
楚辭·九辯心搖悅而日𡴘兮,然惆悵而無冀。
“冀”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大從◎,象人雙手持物戴於頭上之形。金文上部變為從「北」從「田」之形。王蘊智認為字象人戴物而舞,有所祈求之形。與「異」字形近,參見「異」。詳解: 甲骨文用義不詳,金文用作人名、國名。令簋:「戍冀」。
《說文》:「北方州也。从北異聲。」段玉裁注:「據許說是北方名冀,而因以名其州也,叚借爲望也、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