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兮”文言文意思
“兮”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兮(简繁同形)
拼音:xī
“兮”字的古汉语解释
xī
助词 表示停顿或舒缓语气,相当于“啊”、“呀”。《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兮”国语辞典解释
xī
助词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啊」 :(1)表示感嘆的語氣。《詩經.唐風.綢繆》:「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2)表示贊嘆、肯定的語氣。《詩經.鄭風.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兮”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𠀤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
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
增韻歌辭也。
又通作猗。
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
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又與侯通。
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
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
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兮”形意通解
略說: 「兮」是語氣詞,相當於「啊」。詳解: 古書「兮」多用作感嘆詞。《說文》:「兮,語所稽也。从丂,八象气越亏也。凡兮之屬皆从兮。」《老子》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强爲之容,與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甲金文從「丂」從兩豎(以◎表示)。「丂」象樹枝,上面兩豎可能象風吹枝葉發出的聲響。「乎」象風吹樹枝發出呼呼的聲音(夏淥),「兮」與「乎」是一字之分化,故二字的構形初義應該相同。一說象感嘆時氣(兩豎)悠然而出,「丂」是聲符。
「兮」字在「丂」上有兩豎,「乎」則上面共有三豎。兩字字形相似,故馬敍倫認為「兮」、「乎」本一字,姚孝遂、何琳儀認為「兮」、「乎」是一字之分化。
甲骨文用作地台,又見「郭兮」一詞,或省作「兮」或「郭」,是記時名詞,相當於黃昏之前。《屯》2729:「中日至郭兮不雨。」金文用作姓氏,兮甲盤:「王易(賜)兮甲馬四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