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文言文意思
“矫”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矯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jiǎo/jiáo
“矫”字的古汉语解释
jiǎo
1.动词 矫正;匡正;把弯曲的东西弄直。《汉书·诸侯王表》:“可谓矫枉而过其正矣。”
2.动词 举起;抬高。《归去来兮辞》:“时矫首而暇观。”
【又】动词 张开。《山中裴秀才迪书》:“白鸥矫翼。”
3.动词 诈称;假托。《冯谖客孟尝君》:“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五人墓碑记》:“且矫诏纷出。”
4.动词 违背;背离。《韩非子·问辩》:“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
“矫”国语辞典解释
jiǎo
动词1.把彎曲的物體弄成直的。《荀子.性惡》:「故枸木必將待檃栝烝矯然後直。」 《漢書.卷六四.嚴安傳》:「今天下鍛甲摩劍,矯箭控弦。」
2.糾正、匡正。例: 「痛矯前非」 。《漢書.卷一〇.成帝紀》:「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眾,將何以矯之?」
3.高舉。通「撟」 。《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唐.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輕鯈出水,白鷗矯翼。」
4.詐稱、假託。例: 「矯命」 、「矯敕」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
5.違背、違逆。《韓非子.問辯》:「官府有法,民以私行矯之。」 《淮南子.俶真》:「賢人之所以矯世俗者,聖人未嘗觀焉。」
形容词
強健。《禮記.中庸》:「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
名词
姓。如漢代有矯望。
“矫”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居夭切集韻韻會舉夭切,𠀤驕上聲。說文揉箭箝也。
搏雅直也。
禮·部韻略揉曲爲矯。
易·說卦坎爲矯輮。
疏使曲者直爲矯,使直者曲爲輮。
史記·平津侯傳矯矢累弦。
註正曲使直也。
前漢·成帝詔民彌惰怠,將何以矯之。
註矯,正也。
劉勰·新論搒檠者,矯不正也。
又玉篇詐也,擅也。
類篇妄也。
字彙託也。通作撟。
書·呂𠛬奪攘矯虔。
前漢·高帝詔作撟虔。
註稱詐爲矯,强取爲虔。
左傳·昭二十六年矯誣先王。
史記·汲黯傳矯制持節,發河南倉廩,以振貧民。
前漢·高帝紀羽矯殺卿子冠軍。
註托懷王命而殺之也。
大戴禮非其事而居之,矯也。
又爾雅·釋訓矯矯,勇也。
博雅武也。
詩·魯頌矯矯虎臣。
周頌作蹻蹻。
註武貌。
又强也。
禮·中庸强哉矯。
荀子·臣道篇作撟然剛折。
註强貌。
又類篇舉也。
陶潛·歸去來辭時矯首而遐觀。
揚雄·甘泉賦作撟首。
又博雅飛也。
孫綽·遊天台山賦整輕翮而思矯。
揚子·方言作䎗。
又姓。
風俗通晉大夫矯父之後,前漢右將軍矯望,後漢逸民矯愼。矯,一作蟜。
又韻會嬌廟切,驕去聲。與撟同。
又詐也。
又强亢貌。
又高舉貌。本毛氏韻增。
又集韻韻會𠀤居妖切,音驕。矢躍出也。
神異東荒經東王公與玉女投壷,每投千二百矢矯。
又矯矯,高舉貌。
前漢·敘傳賈生矯矯,弱冠登朝。
師古曰合韻音驕。
又字彙補其嬌切,音橋。亦姓也。
史記·仲尼弟子傳江東人矯子庸疵。
註矯,音橋。師古云:矯疵,字子庸。
與撟蹻蟜𠀤通。
正韻作同橋,非。
“矫”形意通解
略說: 從「矢」,「喬」聲,本義為使曲變直。詳解: 從「矢」,「喬」聲,本義為使曲變直。《說文》:「揉箭箝也。从矢,喬聲。」徐灝箋:「揉箭欲其直也。」 《易‧說卦》:「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孔穎達疏:「使曲者直為矯,使直者曲為輮,水流曲直故為矯輮也。」
「矯」可表示匡正、糾正。《韓非子‧孤憤》:「能法之士,勁直聽用,且矯重人之姦行。」
「矯」也表示抑制。《墨子‧非命下》:「不而矯其耳目之欲,而從其心意之辟。」
「矯」還表示策勵、勉勵。《莊子‧天下》:「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郭象注:「矯,厲也。」成玄英疏:「用仁義為繩墨,以勉厲其志行也。」
「矯」亦表示拂逆、違背。《管子‧君臣上》:「是以上及下之事謂之矯,下及上之事謂之勝。為上而矯,悖也;為下而勝,逆也。」
「矯」還可表示假托、詐稱。《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弦高者,鄭商人,遇之殽,矯以鄭伯之命而犒師焉。」何休注:「詐稱曰矯。」
「矯」也指舉。《楚辭‧九章‧抽思》:「結微情以陳詞兮,矯以遺夫美人。」王逸注:「舉與懷王使覽照也。」朱熹集注:「矯,舉也。」
「矯」還指強健、雄健。《禮記‧中庸》:「故君子和而不流,強者矯。」孔穎達疏:「矯,亦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