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文言文意思
“入”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入(简繁同形)
拼音:rù
“入”字的古汉语解释
rù
1.动词 进入。《寡人之于国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2.动词 特指进入朝廷;在朝廷上。《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3.动词 缴纳。《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4.动词 归入;纳入。《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
5.动词 合乎;趋向。《训俭示康》:“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
6.名词 收入。《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入室】⒈喻学问技艺的成就达到精深的境界。⒉称能得到老师学问或技艺精奥的为入室弟子。
“入”国语辞典解释
rù
动词1.進,由外面到裡面。例: 「入內」 、「入場」 、「入境」 。
2.收進。例: 「收入」 、「月入十萬」 。《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歲餘不入,貨錢者多不能與其息,客奉將不給。」
3.接納、繳納。《國語.吳語》:「昔楚靈王不君,其臣箴諫以不入。」 《金瓶梅》第一七回:「到明日他蓋這房子,多是入官抄沒的數兒。」
4.參加。例: 「入會」 、「入股」 、「入學」 、「入伍」 。
5.到、達。例: 「入夜」 、「入冬」 。
6.沉沒。例: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7.合宜、適合。例: 「入時」 、「入情入理」 。
8.沉浸、深透。例: 「入味」 、「入骨」 、「入迷」 。
名词
1.平上去入四聲之一。參見「入聲」 條。
2.二一四部首之一。
rì
动词發生性關係。《水滸傳》第五一回:「那婆婆那裡有好氣,便指著罵道:『你這……亂人入的賤母狗!做什麼倒罵我!』」
rǔ
动词1.不留心的塞放。例: 「一張鈔票不知入到那裡?」
2.暗中把財物給人。例: 「偷偷入給他一包東西。」
3.陷於其中、投於其中。例: 「一腳入到泥裡了。」
“入”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人執切集韻韻會日汁切正韻日執切,𠀤任入聲。說文內也。
玉篇進也。
禮·少儀事君,量而後入。
檀弓孟獻子𧝓比御而不入。
註言雖比次婦人之當御者,猶不入寢也。
又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
定六年於越入吳。
傳造其國都曰入,弗地曰入。
註謂勝其國邑,不有其地也。入者,逆而不順,非王命而入人國也。
又廣韻納也,得也。
又增韻沒也。
又楞嚴經六入謂六塵,卽眼入色,耳入聲也。
又敎坊記每日常在天子左右爲長入。考證:〔檀弓孟子𧝓比御而不入。〕 謹照原書孟子改爲孟獻子。
“入”形意通解
略說: 「入」基本上是一指示符號,狀似一個尖頭的東西,用以指出「內進」的方向。詳解: 「入」基本上是一指示符號,狀似一個尖頭的東西,用以指出「內進」的方向。《說文》:「入,內也。象从上俱下也。凡入之屬皆从入。」「入」與「六」為同形字,即兩字所表示的詞義有別但寫法相同,參見「六」。查「入」的古文字字形,一般都是左右對稱的,與左右長短不一的「人」字不同。戰國文字或於「入」字豎畫上加上飾點,見曾侯乙墓楚簡簡208字形。在隸變的過程中,由於「人」字左右兩筆變得對稱,因此「入」很易與「人」字相混。為區別二字,「入」字漸漸寫成今天通行的右捺蓋過左撇的模樣。
甲骨文用作本義,指進入,《合集》7840:「乙卯入商。」《合集》39990:「今夕王入商。」又指貢納,《合集》190反:「雀入三十」,指雀貢納了三十(塊龜甲)。另字又借用作地名,《合集》16348:「才(在)入。」
金文亦用作本義,指進入,宅𣪕:「其萬年用卿(饗)王出入」,指萬年用此𣪕來飲宴,並為王奔走。又特指進入王廷,毛公鼎:「𩁹之,庶出入事(吏),于外尃(敷)命尃(敷)政。」「出入」即指出入王廷,全句指過去,官吏出入王廷,在外布施政令。字又用為「納」,指獻納。頌鼎:「頌拜稽首,受令冊佩以出,反入堇章。」「反入堇章」,郭沫若讀為「返納瑾璋」,指周世王臣受王冊命之後,對天子之有司貢納美玉,作為報答。
戰國竹簡多以「內」讀為「入」,《上博竹書一.性情論》簡10:「𦡊(體)丌(其)宜(義)而節取之,里(理)丌(其)情而出內(入)之。」全句指體察他適宜的舉動而加以節制取用它,調理他的情感而加以抒發收斂它。參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