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蓐”文言文意思
“蓐”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蓐”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蓐”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草席,草垫子。《左传·文公七年》:“秣马食,潜师夜起。”

2.动词 陈草复生。

3.动词 吃饱。成语“马饷军”

“蓐”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草蓆、草墊。《爾雅.釋器》「蓐謂之茲。」 晉.郭璞.注:「茲者,蓐席也。」

2.床上的墊褥。亦借指床。《後漢書.卷六四.趙岐傳》「有重疾,臥蓐七年。」 《文選.李密.陳情表》「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蓐”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而蜀切韻會如欲切,𠀤音辱。
說文陳草復生繁縟也。
 又篇海猶蠶蔟也。
 又薦也。
禮·少儀:茵著,也。
爾雅·釋器謂之兹。
公羊傳屬負兹。兹者,席也。
 又馬藉草曰
周禮·夏官·圉師春除釁廄,始牧。
,馬兹也。馬旣出而除之。
 又博雅厚也。
 又禮·月令孟秋,其神收。
左傳註秋物摧而可收也。
 又國名。
左傳·昭元年沈、姒、、黃。
四國臺駘之後。
 又姓。見氏族畧。考證:〔禮·少儀茵者也。〕 謹照原文少儀下增註字。者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