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文言文意思
“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訴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sù
“诉”字的古汉语解释
sù
1.动词 诉说;诉苦。《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似诉平生不得志。”
2.动词 上诉;控告。《书博鸡者事》:“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
3.动词 辞酒不饮。 陆游《蝶恋花》:“鹦鹉杯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诉”国语辞典解释
sù
动词1.陳述、傾吐。例: 「告訴」 、「訴說」 、「互訴衷曲」 。《文選.潘岳.寡婦賦》:「潛靈邈其不反兮,殷憂結而靡訴。」 唐.白居易〈琵琶行〉:「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意。」
2.告狀、控告。例: 「起訴」 、「上訴」 。《漢書.卷十.成帝紀》:「刑罰不中,眾冤失職,趨闕告訴者不絕。」 《新唐書.卷一一六.王綝傳》:「始,部中首領沓墨,民詣府訴,府曹素相餉謝,未嘗治。」
3.詆毀。《左傳.成公十六年》:「取貨于宣而訴公于晉侯,晉侯不見公。」 《三國志.卷一四.魏書.郭嘉傳》:「初,陳群非嘉不治行檢,數廷訴嘉,嘉意自若。」
4.求助、藉用。例: 「訴諸武力」 。
名词
姓。如漢代有訴梵。
“诉”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說文吿也。
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
廣韻毀也。
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
註譖也。
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又說文或作𧪜。亦作愬。
論語膚受之愬。
註愬己之冤也。
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又韻會小補通作遡。
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
註遡愬同。
又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說文本作𧦡。
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又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