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文言文意思
“壹”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壹(简繁同形)
拼音:yī
“壹”字的古汉语解释
yī
1.动词 专一。《荀子·成相》:“好而壹之神以成。”
2.动词 统一;一致。《商君书·壹言》:“治国者贵民壹。”
3.副词 一概;都。《汉书·车千秋传》:“政事壹决大将军光。”
4.副词 一旦;一经。《汉书·燕剌王旦传》:“大王壹起,国中虽女子皆奋臂随大王。”
5.数词 “一”的大写。《史记·梁孝王世家》:“太后乃说,不帝加壹餐。”
【壹何】副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多么”。
【壹是】一律。
“壹”国语辞典解释
yī
名词一的大寫字體。
“壹”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於悉切集韻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一。專一也。孟子志壹則動氣,氣壹則動志。
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專壹,誰能聽之。
又合也。
前漢·董仲舒傳有所統壹,爲羣儒首。
又元后傳莽旣外壹羣臣,令稱己功德。
又誠也,醇也。
禮·緇衣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
史記·曹參世家載其淸淨,民以寧壹。
又增韻閉塞也。
管子·形勢篇臣下賦斂競得,使民偸壹。
又與一同。
周禮·天官公之士壹命。
又姓。漢壹元。見印藪。
又三字姓。後魏壹斗眷氏。
又類編於眞切,音慇。與絪氤𠀤通。
“壹”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壺」,「吉」聲,見於戰國的商鞅量,與小篆構形相同,商承祚認為小篆從壺吉聲的「壹」字是晚周道家字,為「吉」之別構,作為壹貳之「壹」是借字。詳解: 金文從「壺」,「吉」聲,見於戰國的商鞅量,與小篆構形相同,商承祚認為小篆從壺吉聲的「壹」字是晚周道家字,為「吉」之別構,作為壹貳之「壹」是借字。
戰國中晚期秦文字中「壹」、「壺」同形,《睡虎地秦簡.秦律十八律》:「駕縣馬勞,又益壺(壹)禾之。」(表示馬匹勞累,再加喂一次糧食。)「壹」字即寫作「壺」,故何琳儀認為古文字「壹」與「壺」為一字分化。「壹」、「壺」音義並無關係,有人認為只因二字外形相似而代用(參陳昭容)。參見「壺」。
金文「壹」表示統一,商鞅量:「灋(法)度量,則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典籍作「一」,《史記.秦始皇本紀》:「一法度衡石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說文》:「壹,專壹也。从壺,吉聲。凡壹之屬皆从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