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渍”文言文意思
“渍”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漬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ì
“渍”字的古汉语解释
zì
1.动词 浸;泡。贾思勰《齐民要术·水稻》:“净淘种子,渍经三宿。”
2.动词 染。《考工记·种氏》:“淳而渍之。”《汉书·礼乐记》:“民惭渍恶俗。”
“渍”国语辞典解释
zì
动词1.浸泡。例: 「醃漬」 、「浸漬」 。《三國志.卷二九.方技傳.華佗傳》:「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
2.沾染。宋.陸游〈醉歌〉:「百騎河灘獵盛秋,至今血漬短貂裘。」
3.牲畜感染疫病而死。《禮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羽鳥曰降,四足曰漬。」
名词
積留在物體上的汙痕。例: 「油漬」 、「墨漬」 、「汙漬」 。
“渍”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前知切集韻韻會疾智切,𠀤音胔。說文漚也。
又浸漬也。
史記·貨殖傳漸漬於失敎。
又染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鍾氏染羽,淳而漬之。
又獸死也。
禮·曲禮四足曰漬。
註漬謂相瀸汙而死。考證:〔禮·曲禮四足曰漬。註漬謂相瀸汙而死。 〕 謹照原文汗改汙。
“渍”形意通解
略說: 從「水」,「責」聲。本義是浸泡。詳解: 從「水」,「責」聲。本義是浸泡。《說文》:「漬,漚也。从水,責聲。」段玉裁注:「謂浸漬也。」如《禮記.內則》:「漬取牛肉,必新殺者,薄切之,必絕其理。」《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簡113正貳:「可以漬米為酒,酒美。」
「漬」表示濡染、沾染。如《周禮.考工記.鍾氏》:「鍾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熾之,淳而漬之。」鄭玄注:「蒸之以漬羽。漬,猶染也。」《漢書.循吏傳》:「今大王親近群小,漸漬邪惡所習,存亡之機,不可不慎也。」
「漬」也表示疾病。如《呂氏春秋.順民》:「時出行路,從車載食,以視孤寡老弱之漬病困窮顏色愁悴不贍者,必身自食之。」高誘注:「漬,亦病也。」
「漬」表示濕潤。《廣韻.寘韻》:「漬,浸潤。」唐代殷堯藩〈送客遊吳〉:「衣逢梅雨漬,船入稻花香。」清代梁章鉅〈遊雁蕩日記〉:「石磴數百級折作數十盤者為安禪谷,同人皆從漬苔石滑中賈勇而登。」
「漬」既可表示塵垢積在物體上,如北宋蘇軾〈虛飄飄〉三首之一:「塵漬雨桐葉,霜飛風柳條。」亦可表示積在物體上的污跡,如明代湯顯祖《牡丹亭.回生》:「你看正面上那些兒塵漬,斜空處沒半米蚍蜉。」《紅樓夢》第33回:「王夫人抱着寶玉,只見他面白氣弱,底下穿着一條綠紗小衣,一片皆是血漬。」
「清」還表示雨水或眼淚灑落之貌。《類篇.水部》:「漬、洓,雨零皃。」如明代陳汝元《金蓮記.便省》:「白髮傷心,青山漬淚。」清代德亮〈孤花〉:「雨漬猶堪賞,風吹略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