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文言文意思
“贷”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貸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ài
“贷”字的古汉语解释
dài
1.动词 借;借出;借入。王符《潜夫论·忠贵》:“宁积粟腐仓而不忍贷人一斗。”《庄周家贫》:“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2.动词 宽恕;宽免。《书博鸡者事》:“汝罪宜死,今姑贷汝。”《后汉书·袁安传》:“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宁。”
“贷”国语辞典解释
dài
动词1.借。例: 「借貸」 、「貸款」 、「昨天我向他告貸一百萬元。」
2.施與。《左傳.文公十六年》:「宋饑,竭其粟而貸之。」 《後漢書.卷四.和帝紀》:「甲子,詔賑貸并州四郡貧民。」
3.推卸。例: 「責無旁貸」 。
4.寬恕。例: 「寬貸」 、「你們明知故犯,定要嚴懲不貸。」
tè
动词失誤。《禮記.月令》:「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贷”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𠀤他代切,音態。說文施也。
廣雅予也。
玉篇假也,借盈也,以物與人更還其主也。
周禮·地官·泉府凡民之貸者,與其有司,辨而授之。
左傳·文十四年盡其家貸於公,有司以繼。
又集韻惕得切,音慝。本作貣。
五經文字貸,或相承借爲貣字。
唐韻正乞貸之貸爲入聲,出貸與人之貸爲去聲。
禮·月令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
註宿,猶止也。離,猶行也。言占𠋫躔次進退之度數不差忒也。
音義吐得反。
又音二。
又季夏,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
註言所染五色,如其舊法不攺易也。
音義他得反。
又音二。
又集韻韻會𠀤敵德切,音特。義同。
“贷”形意通解
略說: 從「貝」,「代」聲。本義是施予。詳解: 從「貝」,「代」聲。本義是施予。《說文》:「貸,施也。从貝,代聲。」段注:「謂我施人曰貸也。」如《左傳.文公十六年》:「宋公子鮑禮於國人,宋饑,竭其粟而貸之。」《老子.第四十一章》:「夫唯道,善貸且成。」
「貸」表示借、借貸。《廣雅.釋詁二》:「貸,借也。」借入的例子如《莊子.外物》:「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家貧,假貸無所得,迺北游燕、趙、中山,皆莫能厚遇,為客甚困。」借出的例子如《管子.揆度》:「無食者予之陳,無種者貸之新。」《潛夫論.忠貴》:「寧見朽貫千萬,而不忍賜人一錢;寧積粟腐倉,而不忍貸人一斗。」
「貸」表示減免、寬免。如《漢書.薛宣朱博傳》:「然亦縱舍,時有大貸,下吏以此為盡力。」顏師古注:「貸,謂寬假於下也。」《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宜加寬貸,使有以自新。」又如成語「嚴懲不貸」。
「貸」後還表示推卸。如清代林則徐〈覆奏稽查防範回空糧船折〉:「其漕船經過地方,各督撫亦屬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