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文言文意思
“等”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等”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děng

“等”字的古汉语解释

děng

1.名词 台阶的级。《吕氏春秋·召类》:“土阶三。”

2.名词 等级。《狱中杂记》:“止主谋一二人立决,余经秋审,皆减发配。”

3.形容词 相同;一样。《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死,死国可乎?”《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终军之弱冠。”《马说》:“且欲与常马不可得。”

4.动词 等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专。”

5.代词 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之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陈涉世家》:“公遇雨,皆已失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不肖,请辞去。”

“等”国语辞典解释

děng

名词
1.品級、次第。例: 「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2.種、類。例: 「何等人物」「這等事情」《紅樓夢》第一一五回:「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

3.表類數之詞: (1)表複數。例: 「我等」「爾等」「一干人等」「紐約、倫敦、東京等世界金融中心。」 (2)表列舉不盡。例: 「我每天單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廚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說了。」

4.一種小型的秤。用來稱金、銀、藥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便取出銀子,剛剛一塊,討等來一稱。」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大等秤進,小等秤出。」 俗稱為「等子」「戥子」

动词
1.待、候。例: 「等車」「等一會兒」《西遊記》第一四回:「你往那裡去來?教我行又不敢行,動又不敢動,只管在此等你。」

2.相同、相齊。例: 「相等」「等於」「均等」「平等」「高低不等」

“等”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正韻多肯切集韻韻會得肯切海篇登上聲。類也,比也,輩也。
易·繫辭爻有,故曰物。
禮·曲禮見同不起。
 又齊也。
左傳疏春秋分而晝夜,謂之日中。
 又級也。
禮·樂記則貴賤矣。
周禮·春官以玉作六瑞,以邦國。
左傳·隱五年明貴賤,辨列。
 又稱量輕重也。
孟子百世之王。
史記·夏本紀四岳曰:之未有賢於鯀者。
 又篇海𠋫,待也。
 又說文齊𥳑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平也。
 又字彙補沐樹也。
王褒·僮約焚槎發
 又佛書有方經。
 又廣韻多改切集韻打亥切。齊也。
 又叶補里切。
韓愈·許國公神道𥓓銘養安蒲坂,萬邦作。與宰字叶。宰,獎里切。

“等”形意通解

略說: 從「」,從「」,表示整齊竹簡,後常表示等級、輩分。

詳解: 從「」,從「」,表示整齊竹簡,後常表示等級、輩分。《說文》:「齊簡也。从竹从寺,寺,官曹之等平也。《周禮‧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與其等,以待軍事。

  「」可表示分等、區別。《國語‧魯語上》:「夫宗廟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長幼,而等胄之親疏也。

  「」也表示臺階的級。《論語‧鄉黨》:「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

  「」還表示比較、衡量。《孟子‧公孫丑上》:「見其禮而知其政,聞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

  「」可指等同、同樣。《墨子‧雜守》:「為板箱,長與轅等。

  「」還指等候、等到。唐路德延〈小兒詩〉:「等鵲前籬畔,聽蛩伏砌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