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文言文意思
“篇”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篇(简繁同形)
拼音:piān
“篇”字的古汉语解释
piān
1.名词 文章的单位或组成部分。古代文字写在竹简上,把首尾完整的诗或文用绳子或皮绳编连在一起叫做“篇”。
【引】首尾完整的诗文或一部书中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2.名词 泛指文章书籍。常“篇章”、“篇籍”连用。《论衡·超奇》:“或兴论立说结连篇章者,文人鸿儒也。”
“篇”国语辞典解释
piān
名词1.書籍、簡冊。《說文解字.竹部》:「篇,書也。」 清.段玉裁.注:「書,箸也,箸於簡牘者也,亦謂之篇。古曰篇,漢人亦曰卷。」 南朝齊.謝朓〈酬德賦〉:「登金華以問道,得石室之名篇。」
2.首尾完整的文章。例: 「通篇及義」 。唐.韓愈〈送靈師〉詩: 「少小涉書史,早能綴文篇。」
3.量詞。計算文章或詩作的單位。例: 「一篇論文」 、「詩三百篇」 。《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粲傳》:「著詩、賦、論、議、垂六十篇。」 唐.杜甫〈飲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
“篇”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芳連切集韻韻會紕延切正韻紕連切,𠀤音偏。正韻𥳑成章也。
前漢·武帝紀元光元年,詔賢良咸以書對,著之於篇。
詩·關雎疏篇,徧也。出情鋪事,明而徧也。
又說文關西謂榜曰篇,笞掠也。
又竹名。
詩·衞風綠竹猗猗。
傳篇竹也。
疏似小藜,赤莖節,好生道旁,可食。
又山名。
山海經洞庭山之首曰篇遇之山。
又姓。
韻會周大夫史篇之後。
又字彙補同翩。古文易:篇篇不富,以其鄰。陸氏曰:輕舉貌。
又叶批笭切。
道藏歌白帝行炁道當新,名書紫府得其篇,西龜定錄位眞人。
“篇”形意通解
尾完整的詩文被編集成簡冊,稱為「篇」。詳解: 從「竹」,「扁」。隸書所從的「竹」形或訛為「艹」形或「艸」形。古人書於竹簡之上,竹簡之間以繩子或皮條編在一起。首尾完整的詩文被編集成簡冊,稱為「篇」。《說文》:「篇,書也。」朱駿聲通訓定聲:「篇,謂書于簡冊可編者也。」如《漢書.武帝紀》:「著之於篇,朕親覽焉。」顏師古注:「篇,謂竹簡也。」
後來又把首尾完整的文章稱為「篇」。如《論衡.本性》:「孫卿有反孟子,作〈性惡〉之篇。」也可表示整部著作中能獨立成文的部分,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孟軻)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篇」也用作量詞,表示文章的單位。如《墨子.貴義》:「昔者周公旦朝讀書百篇,夕見七十士。」《淮南子.要略》:「故著書二十篇,則天地之理究矣,人間之事接矣,帝王之道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