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箪”文言文意思
“箪”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箪”字

繁体: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dān

“箪”字的古汉语解释

dān

名词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鱼我所欲也》:“一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短褐穿结,瓢屡空。”《娊刈麦》:“妇姑荷食,童稚携壶浆。”

“箪”国语辞典解释

dān

名词
盛飯的圓形竹器。例: 「簞瓢屢空」「簞食壺漿」《論語.雍也》「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箪”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多艱切,𠀤音單。
說文笥也。
漢律令簞,小筐也。
篇海竹葦器。鄭康成曰:盛飯者,圓曰簞,方曰笥。
儀禮·士冠禮櫛實于簞。
論語一簞食。
簞,笥也。
廣韻簞、笥,小篋。
 又竹名。
嵆含·草木狀簞竹,葉疎而大,一節相去五六尺。
 又瓢亦曰簞。
揚子·方言瓥,陳楚宋魏之閒或謂之簞,或謂之𣟵,或謂之瓢。晉嵇含南方草木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