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国语辞典解释
zhù
名词筷子。《史記.卷一四.十二諸侯年表》:「紂為象箸而箕子唏。」 《紅樓夢》第七六回:「眾媳婦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陳設一番。」
动词
1.標舉。通「著」 。《荀子.王霸》:「致忠信,箸仁義,足以竭人矣。」
2.撰述、寫作。通「著」 。《後漢書.卷四九.王充傳》:「箸《論衡》八十五篇,二十餘萬言。」
“箸”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𠀤音宁。匙箸,飯具。禮·曲禮飯黍毋以箸。
史記註箸卽筯也。
又與櫡同。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
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
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𠀤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
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
註箸,言附其城。
又廣韻集韻𠀤同著。
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
註形物,猶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與宁同,門屛閒也。
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