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文言文意思
“瘠”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瘠”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瘠”字的古汉语解释

1.形容词 瘦,与“肥”相对。《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行若将不胜其衣然。”

2.形容词 薄;少。《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何必鲁以肥杞。”

1.名词 通“胔”,尚未腐烂的尸骨。《正气歌》:“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

【引】指躯体。晁错《论贵粟疏》:“而国亡捐者,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

【瘠色】容貌毁损。

【瘠土】不肥沃的土地。

“瘠”国语辞典解释

形容词
1.瘦弱。《左傳.襄公二十一年》「楚子使醫視之,復曰瘠則甚也。」 唐.韓愈〈爭臣論〉:「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

2.土地不肥沃。例: 「貧瘠」《國語.魯語下》「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

动词
減損。《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可必瘠魯以肥杞。」


名词
腐肉、腐屍。通「胔」 。宋.文天祥〈正氣歌〉:「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

“瘠”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集韻韻會𠀤秦昔切,音籍。
說文瘦也。本作膌。今作
廣韻病也。
易·說卦乾爲馬。
馬,骨多也。
左傳·襄二十九年何必魯以肥𣏌。
書·微子罔詔。
紂故使民多病,而無詔救之者。
 又禮·樂記使其曲直繁,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
謂省約。
 又姓。
 又音漬。
前漢·食貨志故堯有九年之水,湯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孟康曰:肉腐爲。蘇林曰:,音漬。師古曰:,瘦病也。言無相棄捐而瘦病者耳,不當音漬也。
 又或作胔。
前漢·婁敬傳羸胔老弱。

“瘠”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聲。是「」的異體字。本義是瘦。

詳解: 金文從「」,「」聲。是「」的異體字。本義是瘦。《玉篇.疒部》:「瘠,瘦也。」清雷浚《說文外編》卷一:「《說文》無『瘠』字。《肉部》:『膌,瘦也』為『瘠』之正字。」唐韓愈〈雜說四首〉之二:「善醫者,不視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

  「」的本義是瘦,瘦有少義,故貧窮(財富少)、土地不肥沃(養分少)也稱「」,《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夫民殷國弱,民瘠國彊者,未之有也。《國語.魯語下》:「昔聖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韋昭注:「磽确為瘠。」引申之,又表示削弱、損削,《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何必瘠魯以肥杞?

  金文用作人名。二年春平侯鈹:「工帀(師)肖(趙)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