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文言文意思
“亟”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亟”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亟”字的古汉语解释

副词 急忙;赶快。《陈涉世家》:“趣赵兵入关。”

副词 屡次;每每。《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

“亟”国语辞典解释

副词
緊急、急切。例: 「亟待解決」「需款孔亟」「亟望甘霖」《戰國策.齊策三》「可以令楚王亟入下東國。」 唐.柳宗元〈與韓愈論史官書〉:「道苟直,雖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副词
屢次、每每。《左傳.隱公元年》「亟請於武公。」 《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

“亟”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𠀤音棘。敏也,疾也。
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
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
詩·大雅經始勿
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也。
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𠀤去吏切,音唭。頻數也。
孟子餽鼎肉。
仲尼稱於水。
 又詐欺也。
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
 又與棘通。
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
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
荀子·賦論反覆甚極。
極與同。

“亟”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象人頂天立地,本義是極點。

詳解: 甲骨文從「」,上下各有一橫畫。象人頂天立地,上極于頂,下極于踵(于省吾)。本義是極點(馬如森)。

  金文加從「」,後又加從「」。林義光認為從「」從「」,象人在隘中被追驚呼,此說與「」字的本義無關,姑備一說。

  甲骨文用作人名。金文表示中正,準則。班簋:「乍(作)四方亟(極)」,表示作為四方的準則。《詩.商頌.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極。」又用作動詞,表示作為表率、作準則。毛公鼎:「命女(汝)亟(極)一方。」表示作為一方的準則、一方之表率。

  楚簡表示極、盡,《郭店楚簡.唐虞之道》簡19:「亟(極)仁之至,利天下而弗利也。

  《說文》:「亟,敏疾也。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