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文言文意思
“谩”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謾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mán
“谩”字的古汉语解释
mán
1.动词 欺骗。《九章·惜往日》:“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而不疑谩。”
2.动词 诋毁。《荀子·非相》:“乡则不若,偝则谩之。”
màn
1.动词 通“慢”。怠慢;轻慢。《史记·孝武本纪》:“后世谩怠,故衰秏。”
2.动词 通“漫”,弥漫。《庄子·天道》:“太谩,愿闻其要。”
3.副词 通“漫”。不要。莫。董解元《西厢记》:“谩言天上有姮娥。”
“谩”国语辞典解释
mán
动词1.欺騙。例: 「謾上不謾下」 。唐.柳宗元〈罵尸蟲文〉:「譖下謾上,恆其心術,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2.詆毀。《荀子.非相》:「鄉則不若,偝則謾之。」
形容词
慧黠、靈巧。漢.揚雄《方言》卷一:「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màn
动词侮慢。《漢書.卷八四.翟方進傳》:「不遵禮儀,輕謾宰相。」
形容词
1.傲慢。《漢書.卷五六.董仲舒傳》:「故桀紂暴謾,讒賊並進,賢知隱伏。」
2.猥褻淫亂。《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許皇后》:「長書有誖謾,發覺,天子使廷尉孔光持節賜廢后藥,自殺。」
副词
1.空、徒。通「漫」 。唐.戴叔倫〈過賈誼舊居〉詩: 「謾有長書憂漢室,空將哀些弔沅湘。」 宋.李清照〈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詞: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
2.任意、隨便。通「漫」 。唐.姚合〈送王求〉詩: 「願君似醉腸,莫謾生憂慼。」 宋.辛棄疾〈上西平.九衢中〉詞: 「凍吟應笑,羔兒無分謾煎茶。」
“谩”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母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謨官切,𠀤音瞞。說文欺也。
史記·秦始皇紀下懾伏謾,欺以取容。
晉書·𠛬法志違忠欺上謂之謾。
又廣雅緩也。
廣韻慢也。
前漢·兩龔傳媠謾亡狀。
又欺毀也。
荀子·非相篇鄕則不若,背則謾之。
又媟汙也。
前漢·孝成皇后傳淳于長書有誖謾。
又汗漫也。
莊子·天道篇繙十二經,以說老耼,中其說曰大謾,願聞其要。
又玉篇莫般切廣韻莫還切集韻謨還切,𠀤音蠻。
揚子·方言謾台,懼也。燕代之閒曰謾台。
又虔儇,慧也,秦謂之謾。
又廣韻武延切集韻韻會彌延切正韻莫堅切,𠀤音緜。
類篇慧黠也。一曰欺也。
前漢·灌夫傳謾好謝蚡。
師古註謾,猶詭也。詐爲好言也。
集韻或作䛲。
又玉篇馬諫切集韻正韻莫晏切,𠀤音慢。
前漢·宣帝紀務爲欺謾,以避其課。
師古註謾,誑言也。音慢。
又與慢同。
周禮·秋官·禁暴氏鄭註民之好爲侵陵。稱詐,謾,誕。此三者,亦𠛬所禁也。謾,本或作慢。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半切,音縵。
類篇欺語也。
又增韻且也。通作漫。
字彙補一作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