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文言文意思
“糜”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糜”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méi

“糜”字的古汉语解释

1.名词 粥。《释名·释饮食》:“,煮米使糜烂也。”

2.形容词 碎烂;败坏。《汉书·贾山传》:“万钧之所压,无不灭者。”《左忠毅公逸事》:“国家之事烂至此。”

3.动词 耗费;浪费。《冯婉贞》:“度不中而轻发,徒弹药。”

【糜沸】动荡不安;混乱。

“糜”国语辞典解释

名词
1.濃稠的稀飯。漢.曹操〈苦寒行〉:「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水滸傳》第四七回:「那老人篩下兩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2.姓。如三國時魏國有糜信。

动词
1.耗、費。唐.韓愈〈進學解〉:「猶且月費俸錢,歲糜廩粟。」

2.毀傷。戰國燕.麴武〈報燕太子書〉:「今太子欲滅悁悁之恥,除久久之恨,此實臣所當糜軀碎首而不避也。」

形容词
爛、腐敗。例: 「他的生活十分糜爛。」

méi

參見「糜子」 條。

“糜”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靡爲切集韻韻會正韻忙皮切,𠀤音靡。
說文黃帝初敎作
釋名,煑米使爛也。
博雅,糏也,饘也。
禮·月令粥飲食。
史記·封禪書之屬。
粥之神。
風土記俗尙以赤豆爲,所以象色也。
 又爛也。
孟子爛其民。
前漢·賈山傳無不滅。
 又與靡通。
禮·少儀國家靡敝。
靡爲,謂財物散凋敝。古字通用。
 又與眉同。
前漢·王莽傳聞之,不敢入界。
,眉也。古字通用。
集韻或作𩞁、𩞇。考證:〔禮·月令粥飯食。〕 謹照原文飯食改飲食。

“糜”形意通解

略說: 從「」,「」聲,本義為粥。

詳解: 從「」,「」聲,本義為粥。《說文》:「糝也。从米,麻聲。《禮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孔穎達疏:「糜厚而粥薄。」 今閩語內部仍以「」指稱「」。

  「」可表示毀壞。漢王逸《九思‧傷時》:「愍貞良兮遇害,將夭折兮碎糜。

  「」也表示浪費。宋周密《癸辛雜識別集‧和劑藥局》:「其藥價比之時直損三之一,每歲糜戶部緡錢數十萬,朝廷舉以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