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文言文意思
“溺”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溺(简繁同形)
拼音:nì/niào
“溺”字的古汉语解释
nì
1.动词 淹没;落水。《察今》:“溺死者千有余人。”
2.动词 沉湎而无节制;沉迷不悟。《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niào古“尿”字。《狱中杂记》:“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溺音】古人所谓淫乱的音乐。
“溺”国语辞典解释
nì
动词1.淹沒、沒於水中。例: 「溺斃」 、「人溺己溺」 。《孟子.離婁上》:「嫂溺不援,是豺狼也。」
2.陷於危境中。例: 「陷溺」 。《孟子.離婁上》:「天下溺,援之以道。」 《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夫拯民於沉溺,奉至尊之休德。」
3.沉迷無節制。例: 「溺於酒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理鬱者苦貧,辭溺者傷亂。」 《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副词
過分不當。例: 「溺愛」 。
niào
名词小便。通「尿」 。例: 「便溺」 、「尿溺」 、「撒一泡溺」 。《莊子.人間世》:「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 《紅樓夢》第七回:「兩日沒得水,得了半碗水給主子喝,他自己喝馬溺。」
动词
撒溺。通「尿」 。《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賓客醉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懲後,令無妄言者。」 《西遊記》第四五回:「那獃子揭衣服,忽喇喇,就似呂梁洪倒下坂來,沙沙的溺了一砂盆。」
“溺”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奴歷切集韻韻會乃歷切,𠀤音惄。沒也。釋名死于水曰溺。溺,弱也,不能自勝也。
詩·小雅載胥及溺。
又凡人情沈湎不反亦曰溺。
禮·樂記姦聲以濫溺而不止。
又集韻昵角切,音搦。亦沒也。
又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日灼切正韻如灼切,𠀤音若。水名。
說文水自張掖刪丹,西至酒泉,合𥠖餘波入于流沙。
書·禹貢作弱水。
又集韻奴弔切。與尿同,小便也。
史記·范睢傳賓客飮者,醉便溺睢。
“溺”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人」從「水」從「㐱」,「㐱」是「溺」的聲符(參張崇禮)。「溺」的構形初義有兩說,一說認為象二人側立撒尿之形(廖明春),本義是撒尿;一說從「㲻」會人沒水中之意(何琳儀),本義是沉沒。詳解: 金文從「人」從「水」從「㐱」,「㐱」是「溺」的聲符(參張崇禮)。關於「溺」的構形初義有兩說,一說認為象二人側立撒尿之形(廖明春),本義是撒尿;一說從「㲻」會人沒水中之意(何琳儀),本義是沉沒。
按「溺」字的造字本義未有定論,姑存二說。
金文「龢溺」表示調和,王孫遺者鐘:「龢溺民人」。「龢溺」即「和調」,「調和」之意(強運開)。
《說文》:「溺,水。自張掖𠛹丹西,至酒泉合黎,餘波入于流沙。从水弱聲。桑欽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