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文言文意思
“向”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向”字

拼音:xiàng

“向”字的古汉语解释

xiàng

1.名词 朝北的窗户。《诗经·七月》:“塞墐户。”

2.动词 朝着;向着。《狼》:“狼不敢前,眈眈相。”《垓下之战》:“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

3.动词 趋向;奔向。《赤壁之战》:“到夏口,闻操已荆州。”

4.动词 接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昏黑。”

5.副词 刚才。《赤壁之战》:“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

6.副词 从前;过去。《兰亭集序》:“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察今》:“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7.连词 假如。《捕蛇者说》:“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xiǎng

1.动词 通“响”。发出声音。《庖丁解牛》:“砉然然。”

2.动词 通“享”。享有;享受。《论衡·谢短》:“夏自禹国,几载而至于殷。”

【注】在古代,“向”和“嚮”是两个字。在“享受”的意义上不写作“向”。现“嚮”简化为“向”。

【向前】⒈向前进。⒉努力上进。⒊以前;刚才。

【向使】假如。

【向隅】面对屋子的角落,比喻人孤独失意或得不到仙会而失望。

“向”国语辞典解释

xiàng

名词
1.北面的窗戶。《說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 《詩經.豳風.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戶。」

2.方位。例: 「方向」「暈頭轉向」 。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四下.黔遊日記》「南北向皆有脊中亙。」

3.意志之歸趨。例: 「志向」「意向」

4.國名。周代諸侯國之一。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莒縣南。

5.姓。如晉代有向秀。

动词
1.對著、朝著。例: 「向陽」「相向」 。唐.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遊〉詩: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2.崇尚、景仰。例: 「人心向背」《史記.卷一二〇.汲黯傳》「上方向儒術,尊公孫弘。」 《新唐書.卷一九七.循吏傳.賈敦頤傳》「咸亨初,敦實為洛州長史,亦寬惠,人心懷向。」

3.偏袒、偏愛。例: 「爸爸總是向著小妹。」

4.臨近、接近。例: 「向晚」 。唐.白居易〈東坡種花〉詩二首之二:「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

形容词
昔日、從前。晉.陶淵明〈桃花源記〉:「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 唐.白居易〈琵琶行〉:「淒淒不似向前聲。」


副词
1.一直以來、從來。例: 「向來」「向有研究」《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向蒙國恩,刻思圖報。」

2.方才、剛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諸子傳.永功傳》「向見年少婦人自水邊小徑去矣。」

介词
表動作的方向、對象。例: 「向前看」「向人請教」

xiàng

副词
從前、往昔。通「向」《儀禮.士相見禮》「曏者,吾子辱使某見,請還摯於將命者。」 漢.鄭玄.注:「曏,曩也。」


动词
明、表明。《莊子.秋水》「證曏今故,故遙而不悶,掇而不跂,知時無止。」

xiàng

动词
1.面對。通「向」 。唐.柳宗元〈梓人傳〉:「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嚮之。」

2.傾向。《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3.引導。例: 「嚮導」

副词
從前。漢.劉向《說苑.卷一.君道》「嚮使宋人不聞君子之語,則年穀未豐而國未寧。」 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然後知吾嚮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

“向”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亮切,音蠁。
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
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
玉篇窻也。
詩·豳風墐戸。
北出牖也。
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
廣韻嚮與通用。
集韻亦作𤖽。
正韻亦作鄕。
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又廣韻對也。
戰國策西事秦。
莊子·秋水篇望洋若而嘆。
 又或作嚮。
易·說卦嚮明而治。
亦作鄕。
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又集韻趣也。
 又韻會救也。
 又昔也。
莊子·寓言篇也俯,而今也仰。
亦通作鄕。
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式亮切,音餉。
廣韻姓也。
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爲人辭以子靈之難。
釋文,舒亮反。
 又玉篇地名。
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
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
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
軹縣西有地,名上。
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
在𩒛川長社縣東北。
後漢·郡國志𩒛川郡有鄕。
 又集韻國名。
春秋·隱二年莒人入
,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城。
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
前漢·地理志沛郡縣。
,故國,姜姓,炎帝後。
 又集韻正韻𠀤許兩切,音嚮。
集韻人字。
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
叔肸,叔也。
釋文,許文反。
前漢·𠛬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考證:〔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肹告于諸侯。叔肹,叔也。〕 謹照原文兩肹字𠀤改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