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国语辞典解释
yì
动词1.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罰。《戰國策.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
2.比喻鏟除、去除。《北史.卷一二.隋恭帝本紀》:「誅鋤骨肉,屠劓忠良。」 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三九齣:「奸雄既劓,跨荊湘榮專一隅。」
“劓”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魚器切。韻會疑器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䑄。
說文刖鼻也。
易·睽卦其人天且劓。
又玉篇割也。
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
又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寱。義同。
热门专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词

七年级至九年级部编版语文古诗词

部编版高中语文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