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文言文意思
“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古汉语(文言文)字典“劓”字

繁体:(简繁同形)

拼音:

“劓”字的古汉语解释

动词 割掉鼻子,古代的一种刑罚。《韩非子·内储说下》:“王怒曰:‘之。’”

【引】割除;削弱。《尚书·多方》:“割夏邑。”

“劓”国语辞典解释

动词
1.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罰。《戰國策.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

2.比喻鏟除、去除。《北史.卷一二.隋恭帝本紀》「誅鋤骨肉,屠劓忠良。」 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三九齣:「奸雄既劓,跨荊湘榮專一隅。」

“劓”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集韻魚器切。
韻會疑器切正韻以智切,𠀤音䑄。
說文刖鼻也。
易·睽卦其人天且
 又玉篇割也。
書·盤庚我乃殄滅之,無遺育。
 又集韻韻會牛例切正韻倪制切,𠀤音寱。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