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文言文意思
“贼”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賊简化方式:偏旁类推
拼音:zéi
“贼”字的古汉语解释
zéi
1.动词 伤害。《论语·先进》:“贼夫人之子。”
2.动词 杀害。《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钥麑贼之。”
3.名词 刺客。《史记·秦始皇本纪》:“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
4.名词 祸患。《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紧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5.名词 强盗。《童区寄传》:“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6.名词 违法乱纪、犯上作乱的人。《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7.名词 偷东西的人。《狱中杂记》:“又可怪者,大盗积贼,杀人重囚,气杰旺,染此者十不一二。”
8.形容词 凶残。《书博鸡者事》:“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固贼戾之士哉!”
【贼风】从小缝小孔里透进来的风。
【贼秃】对和尚的侮辱性称呼。
“贼”国语辞典解释
zéi
名词1.竊盜財物的人。例: 「山賊」 、「竊賊」 、「盜賊」 。
2.泛指使壞作亂的人。例: 「賣國賊」 、「亂臣賊子」 。《文選.諸葛亮.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形容词
奸詐、狡猾、不正派的。例: 「賊眼」 、「賊頭賊腦」 。《史記.卷一二八.褚少孫補.龜策傳》:「寒暑不和,賊氣相奸。」
zé
动词1.毀壞。《說文解字.戈部》:「賊,敗也。」 《左傳.文公十八年》:「毀則為賊,掩賊為藏。」 晉.杜預.注:「毀則,壞法也。」 《淮南子.主術》:「若欲飾之,乃是賊之。」
2.傷害、殺害。例: 「賊害」 、「戕賊」 。《論語.先進》:「子路使子羔為費宰,子曰:『賊夫人之子。』」
“贼”康熙字典解释
廣韻昨則切集韻韻會疾則切,𠀤音蠈。盜也。玉篇刧人也。
書·舜典𡨥賊姦宄。
傳殺人曰賊。
又詩·大雅不僭不賊。
傳不殘賊。
又左傳·僖九年不僭不賊。
註賊,傷害也。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賊賢害民,則伐之。
疏賊虐。
又害苗之蟲。
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
傳食節曰賊。
陸璣疏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
“贼”形意通解
略說: 金文從「則」從「戈」,「則」是聲符。從「戈」有傷害之意。詳解: 《書.舜典》:「𡨥賊姦宄。」孔安國《傳》:「殺人曰賊。」《說文》:「賊,敗也。从戈則聲。」
金文表示傷害、加害,散氏盤:「余有散氏心賊,則鞭千罰千」。「心賊」即「賊心」,表示有加害之心。《史記.衛康叔世家》:「為武庚未集,恐其有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