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文言文意思
“仓”在古汉语中的解释
繁体:倉简化方式:起用古字或异体
拼音:cāng
“仓”字的古汉语解释
cāng
1.名词 粮仓;收藏谷物的处所。《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
2.名词 通“苍”。青黑色;深蓝色。《唐雎不辱使命》:“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3.名词 通“舱”。船舱。杨万里《初二日苦热》:“船仓周围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宽窄。”
4.名词 通“沧”。扬雄《甘泉赋》:“东烛仓海,西燿流沙。”
【仓卒】也作“仓猝”。1.事变;动乱。《汉书·楚元王传》:“遭巫蛊仓之难,未及施行。”2.匆促。王充《论衡·逢遇》:“仓之业,须臾之名。”
【仓皇】也作“仓黄”,“苍黄”。匆忙而慌张的样子。《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
【仓廪】储蓄粮食的仓库。《吕氏春秋·怀宠》:“分府库之金,散仓之粟,以镇抚其众。”
【仓头】汉代对奴隶的称呼。也作“苍头”。
“仓”国语辞典解释
cāng
名词1.收藏穀物的地方。例: 「米倉」 。唐.聶夷中〈田家〉詩二首之一:「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2.泛指屯聚物品的建築物。例: 「貨倉」 、「鹽倉」 。
3.船的內部。通「艙」 。宋.楊萬里〈五月初二日苦熱〉詩: 「船倉周圍各五尺,且道此中底寬窄。」
4.姓。如春秋時周有倉葛。
形容词
青色的。通「蒼」 。《禮記.月令》:「駕倉龍,載青旂。」
副词
匆促的樣子。參見「倉皇」 、「倉卒」 等條。
“仓”康熙字典解释
唐韻七岡切集韻千岡切,𠀤音蒼。說文穀藏也。
國策註圓曰囷,方曰倉。
詩·小雅乃求千斯倉。
禮·月令季秋,命冢宰舉五穀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倉。
又官名。
周禮·地官倉人掌粟入之藏。
又倉卒,悤遽貌。
杜甫·送鄭虔詩倉皇已就長途往。
又姓。周倉葛。
又與蒼通。
禮·月令駕倉龍。
前漢·蕭望之傳倉頭廬兒。
又與臓通。五倉,五臟也。
前漢·谷永傳成帝曰:化色五倉之術,皆左道以欺妄。
又與滄通。
揚雄·甘泉賦東燭倉海。
又與桑通。亢倉子,亦作庚桑子。
又集韻楚亮切,借作愴。
詩·大雅倉兄塡兮。
“仓”形意通解
略說: 甲骨文從「合」從「戶」或「門」,象糧倉,是收藏穀物的地方。上面(亼)象屋頂,下面(口)象儲糧的坑,中間是倉庫的門(許慎、孫海波、沈培、季旭昇、馬如森、張世超、金國泰等)。「倉」字後來泛指儲藏物資的建築物。詳解: 甲骨文從「合」從「戶」或「門」,象糧倉,是收藏穀物的地方。上面(亼)象屋頂,下面(口)象儲糧的坑,中間是倉庫的門(許慎、孫海波、沈培、季旭昇、馬如森、張世超、金國泰等)。「倉」字後來泛指儲藏物資的建築物。《說文》:「倉,榖藏也。倉黃取而藏之,故謂之倉。从食省,口象倉形。凡倉之屬皆从倉。仺,奇字倉。」段玉裁注:「穀藏者,謂穀所藏之處。」
甲骨文疑用作本義,表示藏穀之倉,《屯》3731:「于西倉」。
金文用作本義,表示倉廩府庫,宜陽右倉鼎:「宜陽右倉」。《國語.越語》下:「府倉實,民眾殷。」韋昭注:「貨財曰府,米粟曰倉。」又用作象聲詞,㝬鐘:「倉倉悤悤」,即「鎗鎗鏓鏓」,形容鐘聲。者減鐘:「龢龢倉倉……聞于四旁(方)。」表示鐘聲龢諧悅耳,四方之人都能聽到。又用作姓氏和人名。《通志.氏族略》:「倉氏,黃帝史官倉頡之後,或言古有世掌倉庾者,各以為氏。」弔倉父盨:「弔(叔)倉父乍(作)寶盨。」
戰國竹簡用作人名,《上博竹書二.容成氏》:「倉頡」。長沙子彈庫《楚帛書》「倉」通假作「相」,即《爾雅.釋天》十二月名之「相」,指七月。《爾雅.釋天》:「七月為相」。《詩.小雅.楚茨》:「我倉既盈」,《太平御覽》卷35引「倉」作「箱」(參何琳儀、王輝)。